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医中药交流网 (http://www.zyzy999.com/index.asp) -- 医学常识 (http://www.zyzy999.com/list.asp?boardid=3) ---- 疔(方数:12) (http://www.zyzy999.com/dispbbs.asp?boardid=3&id=4119) |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1/8/22 8:15:32 -- 疔(方数:12) 疔(方数:12 ( 本病临床表现,初起颜面部皮肤上起一粟粒样肤栓,自觉微痒或麻,以后渐渐红肿热痛,范围约l-2 本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往往因局部皮肤擦伤、抓破而受到感染,兼之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低下而致病。 诊断依据为:初起为粟米大小脓头,肿势和全身症状发展迅速,疮基底深且硬,化脓后脓栓脱出才渐敛;实验室化验血白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增高。治疗主要口服或肌注抗生素,严重者可静脉滴注抗菌素。 颜面疔疮由于发病部位不同,名称亦各异,如发生在眉心的,中医称“眉心疔”;发生在两眉间称“眉棱疔”;发生在眼眶的称“眼疱疔”;发生在颧部的称“颧疔”;发生在颊部的称“颊疔”;发生在鼻部的称“鼻疔”;发生在颏部的称“承浆疔”等。病名虽异,但病因、辨证施治基本相同,中医认为颜面疔疮由火热之毒所致。因过食膏粱厚味,醇酒炙焙,以致脏腑蕴热,火毒结聚所致;或由感受火热之气,或因昆虫咬伤等,复经抓破染毒,蕴蒸肌肤,以及气血凝滞而成。罹患本病后,若处理不及时,或正气虚弱,或妄加挤压,使毒邪走散,入于营血,引起走黄危症。若毒邪内传脏腑,可引起内脏器官转移性脓肿;若毒邪流窜于肌肉、经络而引起流注;若毒邪流窜附着于骨络,则形成附骨疽。 ( 疔毒发生于指甲两旁,形如蛇眼者,称“蛇眼疔”,其临床特点为初起发病限于指甲一侧边缘的近端,有轻微的红肿疼痛,一般2-3 疔毒发于手指末端,肿胀形如蛇头者;称“蛇头疔”;发于手指螺纹处者,又你“螺疔”。其临床表现为:初起指端感觉麻痒,继而刺痛,焮热肿胀,色红不明显,随后肿热渐渐扩大,指端呈蛇头状肿胀,酿脓时有剧烈的跳痛,患肢下垂时疼痛更甚,局部触痛明显,约10 疔疮生于指腹部,肿胀如蛇肚者,称“蛇肚疔”,常可损坏筋膜,影响指关节的屈伸功能。其临床症状为:整个患指红肿,呈圆柱状,形似小萝卜,皮肤色红而光亮,手指轻度屈曲,不能伸展,任何伸指动作都会引起剧痛,渐渐加重,约7-10 疔毒生于足底部者称“足底疔”。特点为初起足底部疼痛,不能着地,按之坚硬,3-5 手足部疔疮发病原因多由外伤如针尖、竹、木、鱼骨、修甲等刺伤或昆虫咬伤,从而感染毒邪阻于皮肉之间或因湿热下注,毒邪蕴结,气血凝滞而成。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或清热托毒;发于下肢宜清热解毒利湿。 本病属现代医学所指的脓性指头炎、甲沟炎、掌指间隙感染、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其发病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上酌情应用抗菌素,外治关键为脓成早期切开排脓。 ( 临床特点为;该病好发于前臂及小腿的内侧。先在原发病灶处有红肿热痛,继则有红丝一条,由前臂或小腿迅速向躯干方向走窜,上肢导向肘部而及腋窝,下肢导向腘窝而及腹股沟,使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伴有轻重不同的全身症状,如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周身无力、苔黄、脉数等。红丝较细的,1-2 本病病因多由于足部生疔、足湿气糜烂或皮肤破损,感染毒邪,以致毒流经脉,向上走窜而继发。治则以清热解毒为主。 诊断要点为:前臂及小腿内侧呈条状红肿热痛,红丝向上迅速走窜,附近淋巴结肿痛,重者伴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 本病现代医学称之管状淋巴管炎,其发病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从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发炎。如果淋巴管炎继续发展扩散到附近淋巴结,则引起淋巴结炎。治则是早期抗菌消炎,并对原发病灶进行处理。 方名:七星剑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主治颜面疔疮。 【处方组成】 野菊花、麻黄、苍耳头、豨莶草、紫地丁、半枝莲、草河车、陈酒。诸药用常规剂量,水煎服。 【辨证加减】 热盛心烦口渴去麻黄、陈酒,选加簿荷、银花、连翘、黄连、黄芩、山栀、蒲公英、大青叶、石斛、花粉;脓不易穿溃加皂刺;局部欣热肿痛较甚加丹皮、赤芍、乳香;便秘加玄粉。 【临床疗效】 治疗339 【处方来源】 江苏省南通市城区医院林光武。 【按语】 林氏祖传使用本方,并根据患者脉症酌情加减,屡用见效。 方名:五虎丹 【功能主治】 功能提脓祛腐,清热消肿。主治颜面疔疮,手足疔疮。 【处方组成】 水银60 【辨证加减】 重症可加服五味消毒饮介合黄连解毒汤。 【临床疗效】 治疗疔疮30 【处方来源】 湖北省云梦县中医医院赵福样。 【按语】 本方含水银、硝、矾等,外用疮疡具有提祛腐拔毒消肿之功,配合内服汤药,效果较为显著。 方名:野菊蜂房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消肿,排脓解毒。主治疔疮疖肿。 【处方组成】 (1)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50 【处方来源】 广东省潮安县凤圹中学。 【按语】 野菊具清热消肿之功,蜂房有解毒排脓之效,对面部疔疮、疖肿确具显著效果,系民间可常用之验方。 方名:臭椿胶方 【功能主治】 功能解毒消肿,祛腐生肌。主治疔疮。 【处方组成】 将新鲜臭椿根树胶适量,置于敷料或干净布上贴于患处。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疔疮21 【处方来源】 河南省遂平县槐树卫生院朱群福。 【按语】 臭椿根味苦而涩,其性寒凉,苦能燥湿,涩能收敛,性寒能清热解毒。椿胶乃其精华也,其味浓,疗效佳,疔疮初起,能解毒消肿;脓成能消肿排脓;溃后能祛腐生肌。 方名:破疔散 【功能主治】 功能提脓祛腐,解毒消肿。主治疔疮。 【处方组成】 豨莶草虫100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系家传秘方,屡用屡效。 【处方来源】 浙江省奉化县毛裕正。 【按语】 本方为家传外用之方。文献有用苍耳草虫治疔疮的记载。毛氏介绍用豨莶草虫为主药组方。疗效可信。 方名:猪苦胆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消肿,解毒疗疔,主治疔疮。 【处方组成】 鲜猪苦胆1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本方对手指、足趾疔疮初起或无名肿毒疗效甚好。用治手足疔疮24 【处方来源】 山东省巨野县机关门诊部田中勋等。 【按语】 猪苦胆清热消肿;蝎尾、蜈蚣消肿解毒;乳香、没药、冰片止痛消肿,外敷疗诸种疔毒、无名肿痛,是为有效。本方对于疔疮已成脓破溃者不宜用之。 方名:蜈蚣散 【功能主治】 功能镇惊熄风,解毒消肿。主治甲沟炎( 【处方组成】 蜈蚣1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12 【处方来源】 辽宁省旅大市立第二医院康汇源。 【按语】 本方中蜈蚣有解蛇毒、疗肿毒作用,雄黄可解毒,疗疥癣恶疮;枯矾有解毒、止皿、定痛作用。用鲜鸡蛋围烘,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炎症吸收。 方名:号桐树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主治脓性指头炎早期( 【处方组成】 号桐树适量。用法:取号桐树全草1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早期脓性指头炎18 【处方来源】 江西省余干县九龙乡卫生所余震生。 【按语】 号桐树即博洛回,别名蒿筒杆,属篱别花植物罂粟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茎直立,全枝含有黄色浆液,叶有柄,互生,卵圆心脏形,为5-7 方名:复方苍耳子虫散 【功能主治】 功能消肿拔毒,提脓祛腐。主治脓性指头炎( 【处方组成】 鲜苍耳子虫40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7 【处方来源】 江西省波阳县游城乡卫生院吴筱亭等。 【按语】 苍耳子虫为寄居于菊科植物苍耳茎中的一种昆虫的幼虫;五倍子虫是蚜科昆虫角倍蚜或倍蛋蚜在寄主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中的幼虫,均有收敛、止血、解毒的作用。 方名:三花二石汤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泻火,清营解毒,活血和络。主治红丝疔( 【处方组成】 金银花30 【辨证加减】 形寒发热等表证者,加苏叶15 【临床疗效】 治疗30 【处方来源】 贾美华。 【按语】 红丝疔相当于西医的管状淋巴管炎,病由热毒瘀结,毒流经脉而成。方中生石膏、寒水石清热泻火;金银花、野菊花清营解毒;红花活血和络。且头煎内服,二煎外用,使药力内外并行。腠理开,经脉通,热泄毒解瘀行,故能很快获效。 方名:复方飞龙夺命丹 【功能主治】 功能解毒消肿,祛腐败毒。主治疫疔( 【处方组成】 蟾酥6 【辨证加减】 症情严重并可加服汤剂;毛慈菇9 【临床疗效】 应用多例,多有效。 【处方来源】 张文冲。 【按语】 皮肤炭疽属中医“疔疮”范围,系“中疫死之牛马猪羊等毒而患疔疮”。中医对此治疗,多以蟾酥为主的飞龙夺命丹,内服外敷有较高疗效。飞龙夺命丹的组合法,医籍中记载并不一致。本方组合系张氏之祖传方经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处方。 方名:蟾酥合剂 【功能主治】 功能溃腐排毒,祛脓解毒。主治疫疔(炭疽)。 【处方组成】 蟾酥3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4 【处方来源】 张文胄。 【按语】 本方系张氏祖传秘方,确有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