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医中药交流网 (http://www.zyzy999.com/index.asp)
-- 医学常识 (http://www.zyzy999.com/list.asp?boardid=3)
---- 冠心病(方数:20) (http://www.zyzy999.com/dispbbs.asp?boardid=3&id=4159)
|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1/8/22 8:32:37
-- 冠心病(方数:20)
方名:补还方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活血,理气止痛。主治缺血性心脏病。
|
【处方组成】 黄芪30克.归尾6克、赤芍4.5克、桃仁3克、红花3克、地龙3克、川芎3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冠心病41例,其中伴有心绞痛者21例,显效5例,改善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53.36%,主要症状改善有效率71.05%。 |
【处方来源】 郑原庞等。 |
【按 语】 本病乃本虚标实之症。冠心病本虚者,与其左心室功能低下所致的一系列气虚征候表现相似;标实则泛指因血液常是高凝状态所引起的病理改变。见血瘀征象者则可选用本方。本方重用黄芪为君以补气,能增强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血输出量;配伍当归等活血药后,则能扩张血管,解除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管血流量的增加,改善血液循环。 |
方名:豨莶健心方
【功能主治】 功能补肝肾,益元气,通胸痹。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
【处方组成】 (1)毛冬青根 2500克、豨莶草500克、川红花90克、丹参90克、参三七12O克、降香30克、冰片6克,研末混合,水泛为丸。每日3次,每次6克。(2)毛冬青根8克、豨莶草5克、延胡索2克、川红花1克,制成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日1-2次肌注。每周肌注6天,120毫升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O例,第1疗程,显效43.5%,有效82.6%;至第3疗程,显效75.5%,有效95.9%。 |
【处方来源】 解放军广州部队总医院。 |
【按 语】 本方以豨莶草为主药。据民间传说,豨莶草九蒸九晒可以治疗心脏病。《本草纲目》谓其“生则性寒,熟者性温”,服之,“甚益元气”,“筋力轻健”。本方对其它脏腑的兼顾不多,对脾阳偏虚、痰浊内盛者疗效较差。 |
方名:心痛宁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
【处方组成】 以卫矛生药干燥后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两次,首次煎煮2小时,两次煎得药汁合并过滤,再浓缩至每毫升约含生药1克,此时取药作药理疗效试验,合格后加入白糖及防腐剂(尼泊金乙酯),并趁热再过滤,分装成瓶。每次10-30毫升,饭前30分钟口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00例,显效为37.8%,总有效率为80.7%。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42%。 |
【处方来源】 黑龙江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按 语】 实验研究认为,卫矛能增加动物对减压缺氧的耐力,对垂体后叶素及氯化钾所致的心肌损害有保护作用。 |
方名:心脉宁方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滋阴,补肝益肾,活血化瘀。主治冠心病。
|
【处方组成】 丹参8克、生首乌4克、制黄精 4克、干葛根4克、葡萄糖25克,加水制成250毫升输液,为静脉滴注1日量。20天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42例,同时设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组30例,本方组显效15例,改善12例,无效15例;对照组显效5例,改善10例,无效15例。本方疗效优于对照组。 |
【处方来源】 解放军94医院徐伊亭。 |
【按 语】 徐氏观察证实,本方对气阴两虚型的冠心病效果较好。经示踪测定,证明本方能增加冠脉流量。 |
方名:邓氏心痛方
方名:益气活血方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活血。主治心肌梗塞。
|
【处方组成】 (l)黄芪、党参、黄精,制成注射液。(2)赤芍、丹参、郁金,制成注射液。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112例,死亡8例,病死率为7%;单用西药组112例,死亡14例,病死率为12.5%。 |
【处方来源】 北京市陈可冀等。 |
【按 语】 陈氏等认为本方对急性心肌梗塞伴低血压、休克、心衰等并发症者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临床实践证明,本方降低了一周内的死亡率,可改善部分患者的预后。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8/22 8:33:40编辑过]
|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1/8/22 8:33:50
--
冠心病(方数:20)
本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主要为负责心脏心肌供立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甚或堵塞,使心脏的血液供应不足,甚则完全断绝,致使心肌营养缺如乃致坏死,产生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其他造成管腔狭窄的原因如冠状动脉痉弯等,也可产生类似的临床表现,故而将其总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绞痛的典型表现为痛的部位在胸骨后中部或1/3处,可向左肩背、左上臂放射;其不典型者则可痛在胸骨下部、上腹部、左胸部等处。痛的性质以压迫感、沉重感、紧束感、烧灼感为主,而以胸闷为主诉者更非鲜见。痛的时间大都在发作时持续2-3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往往因剧烈运动、上楼、负重或情绪激动、喜怒过度及寒冷、饱餐后等诱发。心肌梗塞常见有突然、剧烈、频繁、持续时间较原来延长的心绞痛,原常用药物又不能令其缓解,疼痛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青紫.心跳过缓或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是由于胆固醇类脂质沉积在冠状动脉内膜壁下,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结缔组织增生及血小板凝集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或者由冠状动脉内膜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性改变。血胆固醇过高、高血压和吸烟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危险因子。 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为反映急性或慢性心肌缺血的各种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查所见,而以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有关的年龄、高血压、血脂增高等因素作为辅助依据。心电图仍为临床检查心肌缺血的主要方法,心绞痛患者可有心电图S—T段的压低,心肌梗塞患者可有动态的心电图S—T段及T波的特征性变化和病理性Q波。必要时可作心电图负荷试验,如双倍二级梯试验、踏板试验和蹬车试验。其他检查冠心病方法还有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心机能图、动态心电图等。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术属创伤性检全,且带有一定危险性,尽管它是一种有价值的诊断手段,目前尚不能作为一般冠心病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而广泛应用。 本病治疗原则主要是设法改进冠状循环与神经精神功能状态。采用扩血管药物抗心绞痛,积极治疗各种能加重心绞痛的疾病,对患者从精神、生活和工作安排及饮食各方面给予指导、关心。 本病在中医学中多属“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症状的描述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内经》中就有记载,谓之为“心病”、“真心病”。主要由气滞血瘀,血脉瘀阻而致不通则痛。六淫寒邪所侵,拘急收引;饮食不慎,膏粱厚珠,变生痰湿,痰湿侵犯,占据清旷之区;或痰热灼络,火性上炎;或气血津液阴阳不足,以致虚而血行缓慢等,均可导致成瘀发病。七情内伤,气机郁滞,血瘀阻于胸,亦会致胸痹胸痛。
方名:茵术汤
【功能主治】 功能蠲浊畅气,活血止痛。主治冠心病。
|
【处方组成】 茵陈30克、苍术15克、莪术15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阳虚加附子15克;阴虚加玄参15克。 |
【临床疗效】 治疗心绞痛51例,显效13例,改善27例,基本无效11例。有效病例的疗效多出现在治疗后1个月,少数在半月或2个月。 |
【处方来源】 洪允洋等。 |
【按 语】 本方以治脾肾为主,肾为人身阴阳之本,上助心之搏动以通脉,中助脾之运化以散精,故冠心病的发生与脾肾有重要的关系。方中茵陈除能利湿退黄外,尚有行滞气、通瘀血的作用,据现代药理研究,它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和β-脂蛋白,防止血管壁脂质斑块的堆积,有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 |
方名:开封冠心方
方名:冠心丹参丸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理气。主治冠心病。
|
【处方组成】 参三七、丹参、降香,制成丸(片)剂,每次3丸,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心绞痛55例,显效26例,改善22例,无效7例,一般1-7天左右症状缓解或消失;治疗心律失常、早搏21例,显效7例、改善4例,无效10例;治疗左右束支传导阻滞l明显效3例,改善3例,无效4例;治疗窦性心动过缓6例,显效5例,改善l例;治疗高血压30例,显效4例,改善13例,无效13力;治疗心悸72例,显效35例,改善27例,无效10例。 |
【处方来源】 许少荣等。 |
【按 语】 本方主要作用为活血化瘀,尤以参三七的活血化瘀生新作用为胜。据现代药理研究,本方作用在于能直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和心肌供氧量,改善心脏功能。 |
方名:银密丸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
【处方组成】 银耳0.125克、密环菌发醇物0.125克,制成蜜丸(以上为每丸含量)。每次5-6丸,每日2-3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104例,总有效率为97%。 |
【处方来源】 周临琛等。 |
【按 语】 近年来研究证明,银耳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心肌炎病人有免疫激发作用;密环菌能扩张冠状动脉、脑及外周血管,可使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下降,同时还有镇静中枢的作用。本方为活血化瘀之剂,妇女月经多者在行经期应暂停服用;平时脾胃运化欠佳者,服时如觉胃胀,可酌加理气和胃药物同服。 |
方名:黄杨方
【功能主治】 功能理气止痛,祛风湿。主治冠心病。
|
【处方组成】 从黄杨中提取黄杨碱即环常绿杨碱,制成片剂,每片含量为0,5毫克。第1个月每次2片,每日3次;第2个月每次2片,每日2次。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治疗冠心病198例(合并有高血脂者126例,高血压者55例,糖尿病者6例),伴有心绞痛98例中,显效32例,改善49例,无效17例;伴有心电图改变190例中,显效41例,改善73例,无效76例,总有效率60%。 |
【处方来源】 单平等。 |
【按 语】 本药有明显的降脂作用。治疗病例中曾出现皮肤瘙痒7例、恶心3例、乏力7例、手足麻木7例,但停药后,均可自行消失. |
方名:健心灵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活血,祛寒通阳止痫。主治冠心病。
|
【处方组成】 黄芪45克、党参30克、丹参30克、片姜黄9克(或郁金9克)、玄胡9克(或玄胡粉3克冲服)、桂枝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痰湿者加瓜蒌、薤白、半夏、陈皮、白芥子、藿香、佩兰等;阴虚者去桂枝,加沙参、麦冬、黄精、玉竹、石斛等;阳亢者加菊花、钩藤、珍珠母等;血瘀重者加川芎、红花、赤芍、生蒲黄等;阳虚明显者选加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等。 |
【临床疗效】 治疗44例,其中伴有心绞痛者32例,显效率为56.25%,总有效率为100%,而以痰湿阻络型为佳;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4.1%。 |
【处方来源】 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 |
【按 语】 凡具备下列四项之一者,可选用本方;有气虚和血瘀征象者;经心电图等诊断为冠心病而无明显症状体征者;湿痰中阻型或寒邪凝滞型,经治疗后湿痰或寒邪不明显者;单纯血瘀阻络型。 |
方名:温冠方
【功能主治】 功能温阳益气通脉。主治冠心病。
|
【处方组成】 黄芪2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全当归15克、党参15克、全瓜蒌15克、细辛5克、沉香5克、薤白12克、丹参30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气虚以红参易党参,加附片、干姜;寒凝加附片、干姜、荜拔、姜黄;痰浊加藿香、佩兰、苍术、半夏、白芥子;气滞加柴胡、枳壳、白芍、香附、川芎、甘草、陈皮;挟痰加三七、川芎、红花、枳实、茜草。 |
【临床疗效】 治疗50例,有效48例,总有效率为96%。 |
【处方来源】 瞿旭。 |
【按 语】 瞿氏认为本病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是阳微-气虚—寒凝—气滞—血瘀—心痛,治疗上要着眼于气血的运行,故以温阳益气通脉为主要治则,目的在于振奋胸阳,补益心气,疏浚脉络,使气血畅通,心病消除。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
方名:强心饮
【功能主治】 功能温阳益气,活血强心。主治冠心病。
|
【处方组成】 附子9-15克、黄芪15克、麦冬15克、茶树根30克、益母草30克、仙灵脾12克、甘草6克、党参15克、丹参15克、黄精12克,水煎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临床应用治疗冠心病数例,症状缓解明显,对心电图的改善亦有一定的作用。 |
【处方来源】 上海市岳阳医院朱锡祺。 |
【按 语】 本方由陶御风整理发表。本方对冠心病属气虚阳虚者较佳。本病属本虚标实,标实可有气滞、血瘀、痰浊种种,而本虚则以气阳两虚为多。方取黄芪善补胸中大气,“大气一转,其结乃散”;益母草活血而不伤新血,养血而不滞瘀血,又能散风、降压、利水,故各种心脏疾病均可选用,但剂量需在30克以上,少则不著;麦冬既从“无阴则阳无以化”着眼,又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
方名:宁心汤
【功能主治】 功能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主治冠心病。
|
【处方组成】 孩儿参9克、丹参9克、当归6克、川芎3克、赤芍9克、白芍9克、生地9克、桃仁9克、红花5克、广木香5克、陈皮3克、甘草3克,水煎服。气阴两虚型每日1剂,每晚睡前服第1煎,次日凌晨4时服第2煎。 |
【辨证加减】 阳虚型加桂枝4.5克,见有浮肿可加熟附片4.5克;阴虚型加玄参9克、麦冬9克;痰湿型去生地、当归、川芎,加苍术9克、制半夏9克、焦山楂9克、焦神曲9克、泽泻9克。 |
【临床疗效】 治疗冠心病85例,对心绞痛者显效为50 .6%,改善为45.7%,基本无效3.7%,总有效率为96.3%;对心电图改变者显效为37.8%,改善为24.2%。疗效与疗程有关,疗程越长其疗效越显著,在心电图方面尤为突出。 |
【处方来源】 孟百三。 |
【按 语】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本方能使豚鼠离体心脏的收缩功能明显增强,冠脉流量较用药前增加2倍以上;同时还能降低高胆固醇,有降血脂作用。本方对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可以改善心脏的血流供应,消除某些症状。经心电图复查,对心房律的转复作用不明显。 |
|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1/8/22 8:34:10
--
方名:心梗恢复方
方名:虻陈煎
【功能主治】 功能破瘀行气,通利脉络。主治心绞痛。
|
【处方组成】 虻虫6-12克、陈皮12克,水煎服。30天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气虚加党参15克;阴虚加玉竹12克。 |
【临床疗效】 治疗心绞痛18例,心绞痛症状缓解显效12例,好转6例;并能改善心电图S-T段,降低BT波纹变;对室性早搏及完全性后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疗效明显。 |
【处方来源】 魏振裴。 |
【按 语】 虻虫味苦微寒,主逐瘀血,通利血脉九窍。实验表明,虻虫有提高小白鼠耐缺氧的作用,有扩张兔耳血管而加强流量的作用,有加强蛙心收缩力的作用,对脑下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心肌急性缺血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还能降低血流粘度。 |
方名:化死血方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化瘀,通畅行气。主治死血作梗的心绞痛。
|
【处方组成】 当归尾15克、川芎9克、丹皮9克、苏木9克、红花9克、玄胡9克、桂枝9克、桃仁9克、赤芍9克、番降香3克、通草3克、炒麦芽6克、穿山甲9克,水煎,入童便及酒、韭汁饮之。以上为1日量。也可制成冲剂或流浸膏,分3次服。 |
【辨证加减】 无 |
【临床疗效】 临床应用多例,对瘀血型的心绞痛疗效满意。 |
【处方来源】 北京中医研究院岳美中 |
【按 语】 无 |
方名:除痰化瘀汤
【功能主治】 功能除痰化瘀。主治心绞痛。
|
【处方组成】 制半夏9克、麦冬9克、五味子9克、炒枳实15克、丹参15克、北沙参15克、云茯苓30克、大川芎12克、赤芍药12克,丝瓜络或小麦为引,水煎服。重症患者每日2剂,分4次服用。30剂为1疗程。 |
【辨证加减】 血压高加怀牛膝、夏枯草;心悸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或琥珀、朱砂;心痛甚加三七粉(冲服);心气虚加人参;心阳欲脱加人参、附子。 |
【临床疗效】 治疗80例,显效11例,有效61例,无效8例。 |
【处方来源】 袁宝庭。 |
【按 语】 痰瘀相杂为因的心绞痛病例并非鲜有,本方可用于治疗此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