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医中药交流网  (http://www.zyzy999.com/index.asp)
--  医学常识  (http://www.zyzy999.com/list.asp?boardid=3)
----  中医先哲张从正的“心理疗法”剖析  (http://www.zyzy999.com/dispbbs.asp?boardid=3&id=4482)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1/10/19 10:52:27
--  中医先哲张从正的“心理疗法”剖析

中医先哲张从正的“心理疗法”剖析

<!-- 左边标题和日志信息 开始 -->

淡泊宁静 2011年10月16日 16:41 阅读(12) 评论(0) 分类:名医验案

<!-- 左边标题和日志信息 结束 --><!-- 右边操作区域 开始 --> <!-- 右边操作区域 结束 -->
<!-- 日志标题栏 结束 --><!--==S 投票--><!--==E 投票-->
<!-- 日志内容 开始 -->
<!--S 文章(这部分加style只是为了看效果,基本上表现都受编辑器设置控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从正(1156-1228年),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是中医“攻下派”的代表医家。张氏精于中医的心理治疗,他在发挥《黄帝内经》中情相胜的理论时说:“悲可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凡此五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人耳目,易人听视。
中医认为,人为万灵之长,是有着复杂的精神、思想活动的高等生物。翻开中国古代医家的医著,中医先哲们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探讨了“形神”即心身间的生理病理关系,构筑起朴素的心身医学体系。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脏腑藏神”、“七情内伤”的理论和本土化的“情志相胜”的操作技术,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经典医案。
   在《儒门事亲》中,记载了张氏的这样一个医案。
  卫德新之妻,夜间因遇盗贼惊吓坠于床下,遂惧怕声响,甚至听家人的脚步声都会“惊倒不知人”。张从正思考再三,乃命二侍女将患者两手按在高椅上,在其面前置一竹几,用木棍反复敲击。病妇始听到敲击声胆战心惊,连续敲击后,便习以为常。
 

  张从正认为,“惊者,为自不知故也;恐者,自知也。平者常也,常见之必无惊”。以惊恐之法,来治疗由惊恐所导致的惊悸症,是中医情志相胜理论的独具匠心的发挥。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看,本症属于神经症中的“恐怖症”。在特定的心身状态下,本来无害或无关的体验,即盗贼的行径使卫妇产生恐惧感,这种应激的负强化和泛化,其惧怕任何声响。张氏用木棍敲击竹几,让病人长时间处在最恐惧的逼迫情境中,达到“移精变气”,改变内在旧情境的目的。

来源: 节选自《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