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医中药交流网 (http://www.zyzy999.com/index.asp) -- 中医瑰宝苑 (http://www.zyzy999.com/list.asp?boardid=4) ---- 《外科传薪集》清·马培之 (http://www.zyzy999.com/dispbbs.asp?boardid=4&id=2951) |
|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1/4/19 9:03:43 -- 《外科传薪集》清·马培之 《外科传薪集》清·马培之
|
|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1/4/19 9:04:21 -- 通音丸 川贝母(一两) 款冬花(二两) 炒桃肉(去皮十二两) 白蜜 上药研末打丸。如龙眼大。饭上蒸。用水冲服。 消管丸 苦参(四钱) 川连(酒炒二两) 当归 槐花 荜澄茄(各一两) 五倍子(五钱) 各为细末。用小鳖二个。 (大约八九斤) 真柿饼四钱。二味共煮。以日捣烂。入前药末捣丸。每日空心服四钱。开水送下。其管自出。 鲤鳞丸 (治无名肿毒。瘰 尤妙。) 归尾(五钱) 大黄 荆芥(去梗) 乳香 没药(各二钱) 黄芩 连翘(各三钱) 防风 羌活(各三钱半) 全蝎(一钱) 蝉衣(二十个) 僵蚕(二十四条) 牛皮胶(一两) 雄精(土炒七分) 金头蜈蚣(四条。去头足。) 一条(用姜汁涂。焙干。) 一条(用酥炙。) 一条(用香油。) 一条(用醋) 穿山甲(四两) 一两用细红花五钱煎汤土炒焙干。一两用皂角五钱。煎汤煮。一两用苏木五钱。煎汤煮。一两用当归八分。煎汤煮。焙干为末。米醋打糊为丸。朱砂为衣。贮瓶。麝香五分养之。每服一丸。滚酒下。未成内消。已成出脓。神效。 蜜犀丸 (治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小儿惊风梦搐。) 槐花(四两) 当归 元参 川乌(各二两) 炒麻黄芪茯苓(乳拌) 防风 薄荷 甘草(各一两) 牙皂(去皮净子炒五钱) 冰片(五分) 蜜丸如樱桃大。每服一丸。小儿半丸。茶下。 仙桃丸 (治手足麻痹。瘫痪疼痛。跌仆损伤。腰膝痹痛。甚效。) 川乌(四两) 五灵脂(四两) 威灵仙(五钱) 洗晒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或七丸。或十丸。盐汤下。忌药。 治老人不寐丸 六味地黄丸(一料) 加麦冬(四两) 黄连(三钱) 炒枣仁(五两) 肉桂(五两) 当归(三两) 甘菊花(三两要家种者) 白芥子(三两) 共为细末。蜜丸。每日白滚水送下五钱。服后用饭。此丸老人可服至百岁云。 致和丸 熟地(五两) 浓朴(二两) 胡桃肉(十一两) 茅术(二两) 川椒(一两) 当归(二两) 甘草(二两) 乌附(四两) 砂仁(一两) 广皮(黑枣煮丸一两) 戒烟丸 党参(二钱) 玉竹(二钱) 粟壳(二钱) 橘红(一钱二分) 沉香(五分) 黄芪(炙二钱) 茯苓(二钱)炮姜(二钱) 杜仲(一钱二分) 肉桂(五分) 枣仁(一钱二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益智仁(一钱二分) 覆花(一钱二分) 红枣(二两) 同煎。用布沥汁。再入烟灰三钱。赤砂糖二两同煎。姜汁和在一处。熬五日为丸。此平淡之方。看体质用。烟瘾重者。加烟。 痧丸 茅术(五钱) 天麻(六钱) 朱砂(五钱) 麻黄(六钱) 麝香(六分) 甘草(四钱) 雄黄(六钱) 丁香(一钱) 大黄(一两) 蟾酥(一钱五分) 醋泛丸 卫生丸 (广东陈利济出)熟地 川芎 炙黄芪砂仁 香附 橘红 归身 野于术 条芩 元胡索 茯苓 肉桂 白芍 木香 人参 麻黄益母草 炙甘草 胃灵丹 木香 延胡 白眼药 月石(一两) 荠粉(三钱) 冰片(五分) 麝香(五分) 研令极细。不细则痛。 水眼药 甘石(一两) 月石(五钱) 螵蛸(一钱) 冰片(四分) 朱砂(一钱) 眼药 珊瑚(三分) 朱砂(三分) 荠粉(二分) 珠子(四分) 琥珀(四分) 原寸香(三分) 止嗽散 (本氏)法半夏(八两) 冰糖(六两) 盐(一两) 井水煎服。 桃花散 熟石膏(四两) 黄丹(四钱) 治火烫烂腿疮。用菜油调。又能长肉生肌。 八宝丹 熟石膏(一两) 冰片(一分) 西黄(七分) 血竭(三钱) 拔肉长肉。 吹药 上西黄(二分) 大梅片(三分) 西月石(二两) 吹药 西月石(一两) 冰片(二分) 青黛(五分) 解毒丹 青黛(三钱) 熟石膏(四两) 治同桃花散。 翠云散 熟石膏(五钱) 牛黄(一钱) 铜绿(一钱) 治小儿耳中漏脓。用葱管一根。(约一寸半长)一头置菜油中。然后再蘸此药置耳中。每日换二次。 珍珠散 濂珠(五钱) 石膏( 五钱) 西黄(一分) 冰片(二分) 生肌长肉。 梅花丹 (治一切痈肿。) 每服一分半。多至三分。丸黄豆大。研末。又能敷对口疮。 麝香(三分) 冰片(三分) 乳香(炙去油七钱) 蜈蚣(五条) 寒水石(三钱) 同烧酒浸烂。打腻如浆丸。 轻粉(一钱) 腰黄(一两) 炙没药(七钱) 血竭(三钱) 杜蟾酥(二钱) 金箔十张为衣。 虚痰方 蝙蝠(瓦上炙为末二只) 冰片(二分) 掺膏上贴。 化毒丹 金银花(二两) 夏枯草(四两) 共研细末。白蜜为丸。解热毒如神。 药 (治一切火毒。) 熟石膏(四两) 大黄(生晒不可炙炙则无力二两) 天花粉(一两)上方治一切热毒。或用马菜根汁调。或丝瓜叶汁。或侧柏叶汁调。随时拣择。又治疔温火等症。菊花叶打汁调。 眼癣用 干眼药三十五文。熬鸡子油。调搽。 蛇床子散 (治湿毒脓滚疥疮。) 蛇床子(二斤) 川黄柏(二斤) 生石膏(四斤) 湿毒疮。小青油调。脓滚疥疮。麻油调。 提泡药 (治骱穴酸疼。膏药上贴之。约二点钟时即起泡。然后用针挑之。其酸即休。) 斑蝥一物 研细。掺膏药上贴之。 红膏药 蓖麻子(去壳二斤) 老松香(一斤) 纬丹(五钱) 先将蓖麻研烂。加松香打和再加麝香二钱。再打。看老嫩。 老者加蓖麻子。嫩者加松香。 黑疮药 皂荚子 极透。研末调搽。 白疮药 蛇床子 石膏 对半研细。用麻油调敷。比黑疮药灵。 疮膏 胆矾(二钱) 轻粉(三钱) 炉甘石(二钱) 黄白占(各四两) 板猪油(一两) 以上三味为细末。先将猪油熬烊。又入黄白占化透。再入末药。然后调摊于油纸。 黄连膏 (治多年 疮湿毒。鼻疮结毒等症。治之神效。) 黄连(五钱) 黄柏(五钱) 姜黄(三钱) 归尾(三钱) 白芷(三钱) 丹皮(三钱) 赤芍(三钱) 生地(一两) 合欢皮(一两) 大黄(一钱) 黄芩(三钱) 秦艽(三钱) 紫草(一两) 白藓皮(五钱)上药用麻油二十两。炸枯捞去渣。下黄白蜡各二两。溶化收膏。入瓷瓶内。以油纸摊贴患处。 夹纸膏 (治多年新起 疮并效。) 紫草 归身 细生地 黄柏 白芷 冬青桑 川椒(各一两) 黄白占 飞丹 密陀僧 血竭(各二两) 轻粉(三钱) 银粉(一两) 铜绿(五钱) 乳没药(各五钱) 冰片(二钱) 用麻油一斤。入前七味煎枯。去渣。入二占溶化。再将后药研细和匀。摊纸上贴之。如干加公猪油调亦可。 又方 石膏(一两) 炉甘石(一两童便浸 ) 龙骨(醋 三次) 轻粉 寒水石( 各五钱) 嫩松香(五钱) 放铜勺内。熬至黑色起烟。倒在水内候冷。用葱白煮滚。(上味为末。以公猪油调匀。作夹膏。以葱汤洗净贴之。将裹脚紧紧缚定。开看黑色即换。) 乌金膏 (治足三阴湿热。腿脚红肿。皮破脂脓。类乎血风疮。浸淫不止。痛痒非常者。) 先用桐油一斤。入锅熬。起白星为度。加黄蜡一两五钱溶化。入研细炒大黄末一斤。搅匀。再入冰片二分。摊贴。 清凉膏 (专治一切热毒疮疖。此方是正。其前抄是又方。) 长头发(一斤) 菜油(四斤) 煎枯去渣。再以活牛蒡。 甘菊 金银藤 马鞭草 苍耳草 仙人对坐草(各一斤)入菜油十斤煎枯沥出。再加白芷 甘草 五灵脂 当归(各八两) 煎枯去渣。再将煎熬发油并入。共见斤两。每一斤油。入桃丹七两。熬膏摊贴。熬嫩膏再添丹四两。煮和。 又方 (即已抄清凉膏,日前已抄一方又得后方。就以备应用。甚好。熬法。先将油发用文火渐渐熬至发化为水。约要大半日功夫。次得铅粉和入。后用丹收膏。师曰。头发消瘀止血。生肌长肉甚妙。若熬膏。无用别药杂入。) 玉仁膏 当归(一两) 白芷(五钱) 紫草(二钱) 甘草(一两二钱) 用真麻油一斤。将煎药浸五日。煎至药枯。去渣。将油再熬至滴水成珠。下血竭细末四钱。搅匀。再下白蜡二两溶化。离火微冷。再下轻粉四钱。研细。搅和成膏。 北庭丹 人中白 番 (各五分) 溏鸡粪 瓦上青苔 瓦松(各一钱) 用倾银罐子二只。将药装内。将口封用盐泥固济。 炭火烧三炷香为度。候冷。用罐取出。入冰片麝香各一分。共研细末。用针破舌菌。以丹少许点上。以蒲黄末盖之。 蛇咬解毒丹 (溃烂掺之神效。) 野三七(一两) 胆矾(一钱) 麝香(三分) 白芷(五钱) 五灵脂(五钱) 雄黄(五钱) 雄鼠粪(三钱)千金霜(二钱) 小茴(一钱) 白枯矾(二钱) 川贝母(一两) 上味共为细末。 又洗方 (即抄在牙痛散上者) 人参胎产金丹 (马氏方)人参(一两) 全当归(一两) 丹皮(一两) 川芎(一两) 元胡索(一两) 白芷(一两) 野于术(一两)生甘草(一两) 本(一两) 上桂心(一两) 白薇(一两) 赤石脂( 一两) 怀山药(一两) 没药(一两)女贞子(蒸二两) 白蒺藜(去刺三两) 春砂仁(二钱) 白茯苓(一两) 白芍(一两) 杜仲(二两盐水炒)上药为末。白蜜为丸。如龙眼核大。朱砂为衣。以蜡固封。 一、临产。参汤化服。 一、产后。童便陈酒化服。 一、经后。当归汤化服。 一、怀孕后。每日白术条芩化服三五丸。 一、胎动不安。白莲花汤化服。 一、屡经小产不受孕。当归熟地汤化服。永无坠胎之患。 一、劳役虚弱。中气不足。人参汤化服。 一、劳役虚损。小黄米汤化服。 一、胎漏下血。藉节棕灰汤化服。 一、妊孕。腹痛胀满。木香磨水化服。 一、妊孕赤带。红鸡冠花汤化服。如白带。白鸡冠花汤化服。 一、妊孕。腰腿酸痛。桑寄生汤化服。 一、产后儿枕痛。山楂煎陈酒。黑糖化服。 一、横生逆产。并子死腹中。当归川芎汤化服。 一、胞衣不下。红花益母草汤化服。 一、头胎交骨不开。龟板汤化服。 一、产后乳汁不得。以好酒当归山甲煎汤化服。 一、妊孕转胞。小便不通。琥珀磨水化服。 一、妊孕四肢浮肿。桑皮汤化服。 一、妊孕子胀。香附腹皮汤化服。 一、妊孕子痫抽搐。钩钩汤化服。 一、经脉不调。月事参差。有余不足。诸虚百损。 瘕积聚。干血劳伤。子宫虚冷。血海枯涸。一切妇人女子百病。俱用煮陈酒化服。 秘药饼 秘药饼六枚三钱。临用时研极细末。每二分加后药七味。 大梅片(四分) 珍珠(四分) 西黄(二分) 麝香(六分) 轻粉(一厘) 硼砂(二分) 共为细末。和匀收贮。吹之。 此饼诚不可解。七味又只六味而云临用再加。 则似尚有上药数味也。 神灯照 上雄精 砂 血竭 没药(各二两) 麝香(四分) 共为细末。 专治头项瘰痰核马刀失荣等症方 蛇床子草(五两) 烧酒(五斤) 先将瓶酒晒热。然后入草浸之。每日早晚。照量大小服之。若症势年数未久。 服之一年。即可全愈。 一扫光 (小儿头疮等。治一切疮疥。破皮者不用。) 烟胶(二斤) 苦参(二斤) 明生矾(半斤) 川椒(炒半斤) 升药底(半斤) 硫黄(半斤) 樟冰(四两)枯矾(半斤) 红砒(一两) 蛇床子(炒半斤) 大枫子肉(八百粒八合) 红铜片 (专治油脓窠疮。) 硫黄(四两) 明矾(二钱) 红砒(五分) 土朱(一钱) 共为细末。将药入锅溶化。倾出。做成锭子。每用以毛钵。用香油磨下。涂疮上。 贴散膏方 升麻(三钱) 甘遂(三钱) 贯众(三钱) 斑蝥(二十只) 白芷(三钱) 苦参(三钱) 昆布(三钱) 羌活(三钱) 全蝎(三钱) 蜂房(三钱) 商陆(三钱) 海藻(三钱) 白芨(三钱) 赤芍(三钱) 瞿麦(三钱) 竹箬(三钱) 白蔹(三钱) 大蓟(三钱) 蛇蜕(三钱) 花粉(三钱) 苍术(三钱) 防风(三钱) 荆芥(三钱) 白附子(三钱) 姜黄(三钱) 细辛(三钱) 泽兰(三钱) 棱术(各三钱) 香附(三钱) 川草乌(各三钱) 远志(三钱) 官桂(三钱) 延胡(三钱) 河车(三钱) 蓖麻子(三钱) 水仙根(七钱) 生首乌(五钱) 金星草(三钱) 野蔷薇根(七钱) 蒲公英(三钱) 地丁草(三钱) 角针(三钱) 穿山甲(五钱) 牛蒡(三钱) 皂荚(二块) 夏枯草(三钱) 忍冬藤(七分) 芙蓉花(二十朵) 巴豆肉(三钱) 野菊花(三钱) 苍耳子(三钱) 血见愁(三钱) 防已(三钱) 川椒(三钱) 归尾(三钱) 寄生(三钱) 王不留行(三钱) 草大戟(三钱) 木鳖子(一两) 白藓皮(三钱) 威灵仙(三钱) 五灵脂(三钱) 紫草(三钱)僵蚕(三钱) 童子发(三钱) 透骨草(三钱) 生姜(三钱) 用大麻油十五斤。浸七日。下锅内。熬至药渣枯。 滤去渣再熬。滴水成珠。然后投下炒黄丹六斤收膏。 烂喉痧方 斑蝥(去足翅米炒) 麝香(三分) 白芨(三分) 全蝎(三分) 玄参(三分) 冰片(四分) 京川贝(一两) 白蜜(五钱) 此方斑蝥不开分两。又用白蜜。不知如何用法。 五效丸 (治带下肠风尿血等症。) 豆腐锅粑 晒干或焙新瓦上炙焦研细每两加黄连一钱。共研细末。加饭共捣为丸。每服五钱。赤带蜜汤下。白带砂糖汤下。 头耳诸疮方 (眉癣及燕窝疮。) 用肥皂 存性一钱。枯矾一钱研细。香油调涂。 瘌痢头疮方 (不拘大人小儿。) 独核肥皂。去核。填入砂糖及巴豆二枚。以泥包 。存性。入槟榔轻粉五六分。研细。香油调涂。 小儿头疮方 皂角 黑为末。去痂敷之。不三次即愈。白秃肥疮皆效。(即笔峰卫生杂典) 野狼毒膏 野狼毒 川椒 硫黄芪槟榔 文蛤 蛇床子 大枫子 枯白矾(各三钱) 共研细末。用茶钟取香油一钟。煎滚。 下公猪胆汁一枚和匀。调前药。搽患处。 治囊漏 (皮浓而出水宝方。) 苍术 川芎 吴茱萸(炒) 归身(各一钱) 官桂 木通(各八分) 青木香(一钱半) 黄芪(二钱) 白术 花粉(各八分) 蛇盘果(二钱如无甘草代之) 龙胆草(五分) 白酒煎服。 专治肾囊风 (去风消痒除湿。) 威灵仙(五钱) 蛇胆子(五钱) 当归尾(五钱) 缩砂壳(三钱) 土大黄(五钱) 苦参(五钱) 老葱头(七个) 用水五碗。煎数滚。倾入盆内。先熏。候温浸洗。 敷药方 炙乳没 海螵蛸 赤石脂 各等分研末。和黄蜡化开。作饼敷之。扎好。 药丝线 芫花(五钱) 壁钱(二钱) 草乌(五钱) 白蔻线(三钱) 水一碗。瓷罐内慢火煮干。不晒。阴干。遇症将丝线扎紧。每日收紧。其患自然枯黑。 耳出臭脓 龙骨( ) 五倍子(炒) 乳香(去油) 枯矾 血余炭(各等分) 共研细末。卷尽脓水掺之。 耳中脓水不干方 胭脂 蛀竹屑 石榴花瓣(炙) 冰片共研细末。掺之。 专治颈项怪症丸 花椒(一钱) 熟矾(二钱) 火硝(一钱) 雄黄(一钱) 麝香(六分) 共研细末为丸。 掺舌黑虎散(泰梅初秘方) 麝香(一钱) 大蜘蛛(七个) 大蜈蚣(七个) 大梅片(一钱) 公母丁香(各一钱) 穿山甲(七个) 天蚕(七条) 全蝎(七只) 灵磁石(一钱半) 火症加犀黄五分。 大濂珠五分。 癣药 槿末 参末 姜芷散 和匀。掺之神效。 活络丹 制(川草)乌(各六两) 胆星(六两) 地龙(二两三钱) 乳香(三两三钱) 没药(三两三钱) 酒化旦心为丸。每重五分。(旦心疑似胆星) 林文忠公戒烟灵丹 明党参(二钱) 玉竹(二钱) 半夏(二钱) 黄芪(二钱) 杜仲(一钱半) 茯苓(二钱) 粟壳(二钱) 杞子(二钱) 益智(一钱半) 炮姜(二钱) 枣仁(一钱半) 橘红(一钱半) 沉香(一钱) 炙草(一钱半) 覆花(二钱) 加上桂心五分。姜枣砂糖汤为丸。 长肉商红膏 老松香(四钱) 潮脑(二钱) 轻粉(八分) 铜绿(一分半) 银朱(七分) 冰片(一分半) 麝香(一分)蓖麻仁(二钱) 生地膏 细生地(四两) 白占(一两半) 麻油(八两) 百部膏 百部 白藓皮 鹤虱 蓖麻仁 生地黄芪黄柏 当归(各一两) 麻油(半斤) 各药熬枯。去渣。入黄占。 厉疯膏 大枫子肉(五钱) 木鳖子(五钱) 当归(一两) 小生地(一两) 防风(五钱) 紫草(五钱) 黄柏(五钱) 元参(五钱) 麻黄(五钱) 黄占 麻油(八两) 消瘤散 南星 英夷戒烟丸 高丽参 西洋参 东洋参 北沙参 路党参 韭菜子 淮牛膝 粉草(各五钱)上药用陈酒四斤浸服。瘾到时服三四杯。即不知所苦。初服七日。忌猪肉。后忌醋、鸭子、虾、蟹、生冷面食。断瘾方可食。 法制半夏 (苏州戈氏)大半夏(十斤) 用陈锻石(十斤) 滚水泡化。待温。投半夏。日晒夜露。频搅之。七日取出。换清水浸三日。 取出晒干。再明矾(五斤) 皮硝(二斤) 用滚水泡化。 待温投半夏。如前制法。晒干。 甘草 薄荷 茯苓(各一两) 陈皮(三两) 白蔻仁 枳实 大砂仁 木香 青皮 川芎 五味子 上桂心(各五两) 丁香 沉香(各三两) 生姜(十斤)上药用滚水泡。待温。投半夏。浸十四日。日晒夜露。频搅之。至期满后。拣出半夏。将余药煎浓汁。去渣澄清。 即将药汁。煮半夏。收干为度。或为丸。或为块。收贮听用。 一、凡有痰饮者。开水送服。痰从大便出。如鱼鳔即愈。 一、凡有老年积痰。陈皮茯苓汤服。 一、凡中风痰厥。 羌活前胡汤服。 一、凡寒痰呕恶。生姜陈皮汤服。 一、冷哮痰饮。苏子陈皮汤服。 一、肝胃厥气。青蒿陈皮汤服。 一、三阴久疟。生姜汤服。 一、小儿寒闭。前胡陈皮汤服。 一、酒湿。砂仁汤服。 一、痰迷痴癫。石菖蒲叶冲汤服。 一、寒湿疝气。荔枝核炙灰冲汤服。 小蟾酥丸 (抄砚农选录中)蟾酥(一分) 明雄(三分) 蜈蚣(一条) 研细。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丸。葱汤下。 清凉散 (抄白红纸)石膏(九钱) 陈黄升(一钱) 八宝丹 龙骨(六钱) 轻粉(二钱) 药兜肚方 (抄静香楼案下)干姜(八分) 官桂(一钱半) 白芥子(一钱半) 枳实(一钱) 阿魏(四分) 半夏(一钱) 水仙子(一钱半) 麝香(五分) 上药共为粗末。用艾绵拌匀。大红沙布作夹兜肚一个。将药置于中。 铁箍散 三年陈小粉四两。炒黑至烟出。取出研细。筛去粗头。用好醋调。如薄浆样。然后敷之。善治一切红白肿毒。其效如神。无脓即散。有脓即溃。使其不致蔓延。故名铁箍。此方云系坊前倪氏秘方。不可以小粉轻贱之物。置而勿信。惜之惜之。 红膏药 (即外科至宝千捶膏。倪氏家藏之方。) 老松香(半斤) 东丹(三钱) 银朱(一钱)用蓖麻子去壳。打成胶。 牛黄冰连散 [专治(未注)大约亦咽喉药也。]牛黄(一分) 黄连(二钱) 冰片(一分) 为末。 移花散 [(马氏方。) 小儿痘出眼中。左眼吹右耳。右眼吹左耳。]东丹 轻粉 猪牙皂(各一钱) 大梅片(五分) 为细末。 许恒君传用法(附) 外科要用 铜舂筒 铁碾[(铁研船)皂角等必碾。] 石臼 小筛子 药线木 大黄切片(晒脆。然后放铁船中研筛。筛后再放研盂中研。余可类推。) 石膏(火炉一只。将石膏放 。其色雪白。然后置船中研。) 又(石膏必须 至极热透。热透要雪白。研时要去头脚粗滓。) 炒药铲刀。(炼膏用。) 铁丫勺 绞渣药布(炼膏火煎。急盖之。否则药枯。) 瓶(一共总要三四元。末药五十个。大丸瓶葫芦三四个。小丸者五个。) 炼膏者。必须场上用行灶铁锅。先配料。东丹宜用真。叫药店人值事。大约数百文。(药是苏办)九一丹(即清凉药加青黛。名生解。且又贱又灵。) 用石膏十成。黄升一成。长肉甚良。研要细。(有毒拔毒。无毒长肉。) 马氏八宝丹(发背长肉。必须用。甚灵。) 陈小粉(炒至黑如漆。用醋调搽阴症合宜。如痰块立小。手掌大者。可收至手心样。) 症候好时。如发毒背症。上半有脓。下半无脓。半长半拔。白腐者。毒也。红鳞者。新肉也。 拔毒长肉之药。要研至无声为度。不然。非但痛。且不灵。 舌齿出血。炒蒲黄末吹之灵。 大棂架一只(下木架之。硬木为之。高与人高。如方方各式。临地作抽屉。架心陷以放钵。架左右立两木。上横木架之中馈。圆空柄杆承之。) 圆药钵(大一小二)个小帚三把。研药线木 秤二根 针一只 匾一对(晒丸者。霉潮及僵腐等用。) 做摊膏药布 先买青红之布。大约三四。十一尺。以洋皮纸糊。榆白皮面帚扫揩之。以二层为度。 浓者一层。背后贴向墙壁上。待干用。 摊膏药法 小铁锅一只(下放炉。在中底。放铁盏。一点燃灯草熏。洋铁针卷摊。) 剪油纸刀一把。薄油纸(十张。照小大裁。) 白纸(五十张。包药用。裁好。针穿挂。) 膏药用法(伤湿风痛等用红。 除毒流注用青。) 白铜匙(大四把。小二把。) 药瓶塞头(爆竹店做结实者百个。需百文。) 敷药(多搅则粘滞。撮软而不烈。去敷药看去。汗孔有汗乃药气散。) 毒门不看。 凡贴伤膏(用生姜擦再贴。则药气速。无他虑。) 除毒贴膏(亦宜如上。外食盐喷炒。散在膏上。摩运及姜片艾灸等。) 熬膏先备柳木棍。俟药须搅时。入搅之。以膏黑如漆为度。其亮如镜矣。搅匀。倾于水内。要用扯一块用之。 大盖缸(绿者。敷药贮三只。) 小盖缸(四只。碗店取。则贮去解凉血。) 毛缸盆(置长肉膏。百部膏。) 头风膏(以肉桂。丁香搅膏贴。热痛薄荷末。白芷末入之。烘热用。) 阳和膏(另锅炉。) 腐小膏用油纸(贴散膏场面用布。) 灸法(方砖小座。新瓦仰如盂。瓦下注火。砖需用七八块。) 炼蜜(蜜注铜勺。下放芦片炀之。) 牙片(一根。压舌看喉。及调敷药。) 代刀药(阔则口大。浓则口深矣。) 敷药(似成留顶。未成偏敷。瘙痒之疮已开者。不宜用。) 掺药笔(旧笔去头。染着掺。) 大毒未尽。不可生肌。生肌逼毒内攻。或别生疡矣。半腐半肌。即去腐生肌。 凡肿高赤痛。(敷凉药。) 漫肿不红不痛。似有头。(敷温散。) 生管者忌。(走动下部。) 疔。(以银针刺头。然后以拔疔散用之。 根脚易之。) 烧膏药。桐油一斤。铅粉头发。五日可做。先武火。后文火。不然要烧焦。宜丫叉击锅盖上。防烧成焦块。空地上防失慎。 有油之巴豆蕤仁。宜纸包。石压去油。 外症如乳岩。内疽。发背。对口。宜三复详看。然后用药。 势大跻。求功效。听别就。 疡先发散。后托补。虚则用之助脓。 脓未成宜消者。按之坚。不热多红。 用膏药法 疡坚而屡涂难陷。突者不用。如深而脓左右注乃用。 疡溃 膏药不可嫩。宜老而薄。庶易于贴耳。惟贴伤要嫩。 疡虚漫轻。 实高肿。 热肿红坚。 寒疡木黯。 湿肿按如烂棉。(破则流黄水)风肿皮皱红。微热。痰肿软如棉。 硬如鳗。(不红不热) 气肿按之皮紧肉软。(遇喜则软怒则长。不红不热) 跌仆瘀血。肿(不热不红。) 暴肿已成。 如溃。其色必紫。 疡属阳。十四日熟属阴。念一日熟。 无脓不软。脓熟方软。未成按之即起。已成深按速起。则有黄水。 深按缓起。内有污脓。 按之实痛。是血。 按之实而不疼。是气。轻按即疼。是脓成。 重按方痛。脓深。胖人脓宜多。瘦人脓宜少。脓出后。切忌用寒凉。属火者。去脓后。宜平性药。 近筋处。凡症起痒者。宜灸之。 瘿瘤结核。不宜开刀。 近毛发之疮。须剪去毛发。贴膏。以免粘疼。 诸疮及跌打。一经室房。立时作痛。妇人刀伤。遇经来。疮必痛。四物柴胡汤。 打伤皮不破。必内有瘀。宜攻之通之。 痛十日。好期二十日。毒瓦斯攻心。护心散不及。急服白沙糖三四两亦可。 王洪绪有言。惟疔用刺。禁用升降二丹。以防腐烂。 痈疽遗精者。须看好而治。痔病亦然。 大痈须戒污积。如行经妇人近前。肿痛更甚。难以收功。如妇人自想。适经来。医治鲜效。经后始能见功。亦忌房。 长肉药少许。即结靥。若多盖。就硬。反要攻脓。 症未软者。不可敷寒凉。若半肿半黯。宜带辛热。 其症肿痛起。渴大便秘。或者阳。专治寒凉药。 肿作痛。寒热头痛者。皆在表也。发散之。 痛作痛甚者。 邪在经络也。和解之。 漫肿痛而不溃者。血气虚弱也。急托补之。 急黯而不溃。或溃。或不敛。阳气衰也。温补之。 若大便结。邪在内也。疏利之。 薛立齐谓。形伤痛。气伤肿。皆因浓味炙 。食毒所致。无问何部。但赤肿者必消。 若烦躁饮冷。赤痛发热。二便不通。火热内炽也。(四味清凉饮。或活命饮加大黄。) 微肿红肿痛。阳气虚弱也。参 内托散。微黯恶寒。不作脓。 或熟而不溃。阳虚寒也。千金托里散。如此则未成立消。 溃疡若脓溃后。二便仍闭者。毒未解也。(清热消毒汤。) 热退而渴不退。津液不足也。(八珍加麦冬。) 热不止。 肿痛反甚。虚热内作也。(保元汤清心净血之品。) 热退。肌肉不生。(十全大补。) 疮白下陷。寒气烈也。(五味异功。) 手足并冷。(六君子加姜桂等。) [骨槽风]清胃散 牛蒡解肌汤 (又方)鲜石斛 元参 羚羊角[牙漏] 玉女煎(牙切牙宣牙疳)清胃散 玉女煎 犀角地黄汤 凉膈饮 牛蒡解肌汤 芦荟消毒饮 (又方)鲜石斛 炒山栀 元参 桑叶 杏仁 花粉 连翘 薄荷 麦冬 悉尼汁 荆芥 羚羊角 淡芩 淡豆豉 栝蒌 忍冬藤鲜薄荷根(牙菌牙岩)犀角地黄汤 甘露饮 玉女煎 泻黄散 清胃散(加石决明) [走马牙疳](犀角地黄汤。) (又方)鲜石斛 荆芥 元参 前胡 忍冬藤 牛蒡 连翘 葛根 豆豉 薄荷 六一散 香薷 蝉衣 青蒿 黑栀 丹皮白薇 茅根[肺痈肠痈方] 竹灯台一只。烧红时。 闷息之。研为细末。陈酒送下。 [痈疽煎方] 金银花(六两) 甘草(二两) 皂角刺(五钱) 水酒煎。一剂立消。 [乳痈方] 白芷 贝母(八两) 为末。酒服之。 [疔疮初起] 白芷 生姜(一两) 擂酒一盏。温服。 [喉症方] 鲜竹叶一把。煎汤常服。 重症鲜石斛五钱半。醋少许。冷冻饮料。 [口舌疮方] 黄柏(一钱) 僵蚕(一钱) 枳壳灰(五分) 炙草末(五分) 薄荷末(五分) 冰片(三厘) 山豆根(五分) 各为末。一日拌三次。明日愈。 [中焦统治方] 金银花 元参 生草 白芍 炒栀子 荆芥 连翘 桑寄子 如属阴。去栀子。加桂末。 [下焦统治方] 天花粉(三钱) 生草(二钱) 银花(三钱) 蒲公英(五钱)[上下统治方] 生甘草(二钱) 蒲公英(一两) 黄芩(一钱) 银花(三钱) 煎乳香没药各一钱调服。 [上消痈毒散] 金银花(一两) 当归(一两) 川芎(五钱) 蒲公英(三钱) 生甘草(五钱) 桔梗(三钱)黄芩(一钱) 荆芥(一钱) 连翘(二钱) 牛蒡(一钱半) 芙蓉叶(一片)[上中下皆治方] 金银花(四两) 蒲公英(一两) 当归(三两) 元参(一两)[疹痧方] 草麻(三钱) 元参(一两) 干葛(二两) 青蒿(二两) 黄芪(三两)[喉痛方] 生地(一两) 粉丹皮(四钱) 白芍(二钱) 麦冬(六钱) 川贝(三钱) 甘草(三钱) 元参(五钱) 薄荷(二钱) 青果(五个打)[乳岩方](初生可治)青皮 石膏(行污) 生甘草节(消肿导毒) 栝蒌 橘络(行经络) 皂角刺 银花 (此症不可用刀)因寒痰结凝。当用阳和汤。外敷宜留意。不可寒凉。 [乳痈方] 金银花(五钱) 白芍(二钱) 青皮(一钱) 蜜 (三钱) 柴胡(一钱) 连翘(一钱半) 当归(三钱) 蒲公英(五钱) 生草(一钱) 鲜橘叶(十片) 砂仁末(冲四分)(又方)加浙贝 白芷 灵仙 夏枯草 天冬[肺痈方] 元参(八钱) 麦冬(八钱) 生草(一钱) 银花(一两)[女人羞隐治方] 白芍(三钱) 川芎(一钱) 熟地(五钱) 当归(三钱) 甘草(一钱) 柴胡(一钱) 白芥(四钱) 黄芩(三分) 炮姜(三分) 症热加栀子三钱。 (又方)痛痒兼治。 当归(五钱) 栀子(三钱) 白芍(五钱) 柴胡(一钱) 茯苓(五钱) 楝树根(五分) 有火加黄芩一钱。有寒加桂一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