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中医中药交流网 (http://www.zyzy999.com/index.asp) -- 验方秘方 (http://www.zyzy999.com/list.asp?boardid=5) ---- 孔少华临床医案实录(六)(2007-08-13 14:40:21) (http://www.zyzy999.com/dispbbs.asp?boardid=5&id=3498) |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1/7/3 19:49:28 -- 孔少华临床医案实录(六)(2007-08-13 14:40:21) 孔少华临床医案实录(六)(2007-08-13 14:40:21) 标签:实用信息 分类:医案实录 胸痹 陈某 男 69岁 2001.8.29 气机不畅,湿邪乘而阻络,胸膺阻闷,心悸不安, 舌苔白,脉象弦滑,宜以清疏渗化达络。 橘子络核各15g 法半夏10g 云茯苓30g炙甘草3g 青竹茹15g 炒枳壳10g 全瓜蒌30g 紫苏梗5g 桑寄生30g 柏子仁12g 鲜生地30g 鲜石斛30g 滑石块15g 六神曲10g 鲜荷叶一张 血琥珀5g 五剂 2001.9.5前方晋后,诸恙悉减,再依原议稍事出入。 减柏子仁 鲜生地六神曲 加生赭石12g 旋复花12g鲜佛手15g 白蔻5g [按] 孔老认为胸痹为病已痰湿阻络为主要病机,故常以温胆汤加减。 张某 女 98岁 2001.8.13 年及百旬,心阴自当不敷,胃脘不舒,舌苔白,脉象弦滑,宜清滋和调。(须防“心梗”)卒中 橘子络核各10g 法半夏10g 云茯苓15g炙甘草3g 青竹茹15g 炒枳壳10g 瓜蒌皮15g 桑寄生15g 鲜佛手10g 霍石斛15g 鲜生地15g 滑石块10g 荷叶10g 血琥珀5g三剂 [按] 温胆汤偏燥,为防伤阴,当加霍石斛、鲜生地等养阴不滋腻之品。 刘某 女 70岁 2001.9.12 心肺阴虚,动则气喘,舌苔白而质绛,脉象弦滑而数,宜清滋和调。 南北沙参各 15g 麦门冬10g 五味子3g 干百合30g 法半夏10g 炙甘草3g 杏仁泥 10g条黄芩 10g 鲜生地30g 黑玄参15g 霍石斛30g 滑石块15g 橘子络15g 鲜荷叶1张 苦桔梗5g 五剂 [按] 心肺气阴两虚者加生脉饮合干百合以益气养阴,生脉饮常用南北沙参易人参以养气阴而生燥热。 李某 女 80岁 2002.1.14 心脏植入起搏器后,自觉胸背不舒,舌苔白,脉象弦滑,宜以清平和调。 南北沙参各15g 麦门冬10g 五味子3g 百合25g 法半夏10g 炙甘草3g 霍石斛30g 荷叶10g 橘子络核各15g云茯苓30g 六神曲10g 鲜生地30g 青竹茹15g 全瓜蒌30g 滑石块15g 柏子仁12g 血琥珀5g 七剂 谢某 女 32岁 1984.1.19 脉来三五不调,胸闷,脘次不舒,周身不适,舌苔白而质绛,宜以清滋渗化和调。 炙甘草5g 北沙参15g 麦门冬10g 五味子2g 法半夏10g 干百合25g 忍冬藤30g嫩桑枝30g 青连翘10g 紫苏叶2g 云苓皮25g 滑石块15g 炒枳壳10g 全瓜蒌25g 血琥珀5g(同煎)三剂 张某 男 65岁 2003.2.20 脉来三五不调,心悸不舒,夜眠不安,舌苔稍白而质胖,证属心阴不足,宜以清滋和调。 南北沙参各15g 鲜麦冬15g 五味子3g干百合30g 法半夏10g 炙甘草3g 橘子络核各15g云茯苓30g 青竹茹15g 炒枳壳10g 全瓜蒌30g 滑石块15g 柏子仁12g 霍石斛30g 叩珠粉1.2g(分冲) 鲜生地30g 血琥珀5g 七剂 [按] 脉结代者,气阴不足,生脉饮合温胆汤。心悸加柏子仁、珍珠粉养心安神。 姚某 男 72岁1982.1.30 脉来动数,时有间歇,喘促胸闷,大便秘结,舌苔白,宜以清平肃肺和调。 南北沙参各15g 麦门冬10g 五味子2g 炙甘草3g 法半夏10g 云茯苓30g 橘络皮各10g 全瓜蒌30g 杏仁泥10g 炒枳壳10g 莱菔子10g 滑石块15g 条黄芩10g 黛蛤粉15g(布包) 伍剂 平甘舒络丹10丸 牛黄清心丸10丸 王某 女 36岁 1983.5.3 心阴不足,时或心悸,胸闷气短,经行量少,舌苔白而质绛,脉象弦滑而数,宜以清化和调。 生龙齿生牡蛎各15g 桑寄生30g 柏子仁12g 炒知柏各10g 北沙参15g 麦门冬10g 五味子2g 干百合20g 紫丹参12g 朱茯苓30g 法半夏10g 滑石块15g 广陈皮10g 炙甘草3g 炒枳壳10g 丝瓜络10g 血琥珀5g 伍剂 柏子养心丸10袋 加味逍遥丸10袋 胡某 女 74岁 89.4.2 心阴不足,时或心悸,气短,舌裂少津,脉滑数,宜清滋和调。 南北沙参各15g 天麦门冬各10g 五味子2g 川石斛15g 天花粉15g 肥玉竹12g 朱茯苓30g 柏子仁12g 细生地10g 黑玄参10g 童秋石2g 滑石块15g 荷叶10g 血琥珀5g 叁剂 刘某 男 44岁 83.9.29 湿邪阻络,气机不畅,左胸膺时或堵闷,舌苔白,脉象弦滑,宜以清疏达络。 橘子络皮革10g 法半夏10g 云茯苓30g 青竹茹15g 瓜蒌30g 炒枳壳10g 炙甘草2g 桑寄生30g 乌药10g 宣木瓜12g 川牛膝12g 建泽泻12g 琥珀块5g 三剂 平肝舒络丹10丸 牛黄清心丸10丸 戴某 女 57岁 1984.5.7 汗出过多则心悸,是以汗为心之液也。履进清滋和调之品,症状减轻,再为变通前方。 生龙齿10g 生牡蛎15g 北沙参30g 麦门冬10g 五味子2g 浮小麦30g 法半夏10g 朱茯苓30g 干百合30g 炙甘草3g 柏子仁12g 川石斛15g 滑石块15g 血琥珀5g(同煎) 炒白芍 伍剂 冯某 女68岁 1983.9.22 湿邪阻络,胸膺时或不舒,西医诊断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舌苔根部厚腻,脉象弦滑而数,宜以清疏达络。 橘络皮各10g 法半夏10g 云茯苓25g 青竹茹15g 炙甘草3g 炒枳壳10g 全瓜蒌30g 生赭石12g 旋复花12g(布包) 桑叶10g 杭菊花10g 桑寄生30g 滑石块12g 香附米10g 川郁金10g 三剂 储某 女 52岁 1989.5.12 “心房纤颤”服前方减轻,然劳累后仍时有发作,再依原议出入。 生龙骨10g生牡蛎12g(先煎)浮小麦30g 炙甘草5g 干百合25g 法半夏10g 北沙参25g 麦门冬10g 五味子2g 云茯苓30g 柏子仁12g 广陈皮10g 滑石块15g 青竹茹15g 银花炭10g 条黄芩10g 血琥珀5g(同煎) 伍剂 李某 女 45岁 1983.9.19 “风湿性心脏病”,心悸胸闷,曾出现“心房纤颤”,舌苔白腻,脉象弦滑而数,时有三、五不调,宜以清滋和调。 南北沙参各15g 麦门冬10g 五味子2g 干百合30g 法半夏10g 炙甘草3g 嫩桑枝30g 青连翘12g 火麻仁12g 金银花10g 琥珀块5g 云茯苓30g 香附米10g 全瓜蒌25g 三剂 [按] “房颤”亦是气阴两伤的表现,温胆汤加减。 魏某 男 44岁 1983.9.13 “风湿性心脏病”心悸胸闷,舌苔白,脉象弦滑而数,宜以清滋和调。 北沙参30g 麦门冬10g 五味子2g 干百合25g 法半夏10g 朱茯苓15g 汉防己12g 火麻仁12g 杏仁泥10g 条黄芩10g 益元散15g 琥珀块5g(同煎) 桑白皮10g 陈皮10g 三剂 杭某 女 39岁 1984.1.18 “风湿性心脏病”已历廿余载,今以感冒咳嗽时作,舌苔白而质绛,脉象弦滑,宜以清疏和调。 南北沙参各15g 麦门冬10g 五味子2g 干百合30g 法半夏10g 炙甘草3g 紫苏叶5g 忍冬藤30g 嫩桑枝30g 青连翘10g 杏仁泥10g 滑石块15g 条黄芩10g 血琥珀5g 莱菔子10g 三剂 蚊子注:以上方剂只作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