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游客!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风格
恢复默认设置
|
展区
文件集浏览
图片集浏览
Flash浏览
音乐集浏览
电影集浏览
|
搜索
|
社区游戏中心
中医中药交流网
→
欢迎光临中医中药交流网
→
∮交流区≌
→ 台湾老中医传中风放血救命法-----金莲处处开
北方风湿骨病研究所
※赞助我们※
※特别声明※
管理员QQ号:81683922
北方风湿骨病研究所
北方风湿骨病研究所
※联系我们※
本论坛QQ群:21490829
新的主题
投票帖
交易帖
小字报
下一主题 >>
<< 上一主题
共有
713
人关注过本帖
树形
打印
复制链接
主题:台湾老中医传中风放血救命法-----金莲处处开
admin
小
大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
7216
积分:68477
威望:0
精华:0
注册:
2003/12/30 16:34:32
台湾老中医传中风放血救命法-----金莲处处开
Post By:2011/3/10 8:02:04 [
只看该作者
]
台湾老中医传中风放血救命法-----金莲处处开
台湾老中医传中风放血救命法-----金莲处处开
转载自
恨天低
转载于2009年04月14日 00:28 阅读(13) 评论(0) 分类: 养生保健
举报
关心你的父母,就应该好好的看看,事后的补救措施都显得太晚了。了解知识 ,预防意外,有备无患!
为了父母,你需要知道患了中风,脑部的微血管,会慢慢的破裂,遇到这种情形,千万别慌,患者无论在什么地方 (不管是浴室、卧房或客厅),千万不可搬动他。因为,如果移动,会加速微血管的破裂。所以要先原地把患者扶起坐稳以防止再摔倒,这时才开始(放血)。家中如有专为注射用的针,当然最好。如果没有,就拿缝衣用的铜针,就在患者的十个手指头尖儿穴位“十宣”(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刺上去,要刺出血来 (万一血不出来,可用手挤),等十个手指头都流出血来(每指一滴),大约几分钟之后,患者就会自然清醒。如果嘴也歪了,就拉他的耳朵,把耳朵拉红,在两耳的耳垂儿的部位,各刺两针,也各流两滴血,几分钟以后,嘴就恢复原状了。等患者一切恢复正常感觉没有异状时再送医,就一定可以转危为安,否则,若是急着抬上救护车送医,经一路的颠跛震动恐怕还没到医院,他脑部微血管,差不多已经都破裂了。万一能够吉人天相,容得勉强行动,那得要靠祖上的庇荫了。
放血救命法,是住在新竹的中医师夏伯挺先生说的。且是经自己亲身实验,敢说百分之百有效。大概是民国六十八年一位在台中逢甲学院任教的教师,有天上午正在上课,一位老师跑到他的教室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刘老师快来,主任中风了;他立刻跑到三楼,看到陈幅添主任,气色不正,语意模糊,嘴也歪了,很明显的是中风了。立即请工读生到校门外的西药房,买来一支注射用的针头,就在陈主任十个手指头上直刺。等十个手指尖儿都见血了(豆粒似的一滴),大约几分钟以后,陈主任的气色就变过来了,两眼也有神了,只有嘴还歪着,他就拉搓陈主任的耳朵,使之充血,等把耳朵拉红,就在左右耳垂之处,各刺两针,待两耳垂都流出两滴血来,奇迹就出现了,大约不到三五分钟,他的嘴形,恢复正常了,说话也清清楚楚了。让陈主任静坐一阵子,喝了一杯热茶,才扶他下楼,开车送到惠华医院,打一罐点滴,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就出院回学校上课了。一切照常工作,毫无后遗症。反观一般脑中风患者,都是送医院治疗时,经过一路震荡血管急速破裂,以致多数患者一病不起,所以脑中风,在死因排行榜上高居第二位,其最幸运者,也仅能保住老命,而落得终身残废。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病症。
如果大家都能记住这(放血救命)的方法,立刻施救,在短短时间它能起死回生,而且保证百分之百的正常。这个急救法,希望大家告诉大家。
●阅后传知他人,功德无量●
患者的十个手指头尖儿(没有固定穴道,大约距离手指甲一分之处)应该叫做“十宣”穴吧。
“十宣”
定位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指寸),左右共10穴。
所属经络
经外奇穴
我要特别补充一点。中风分成硬瘫和软瘫。这个办法适合硬瘫。如果软瘫,用了放血法,就更加危险。。。请谨区别慎对待。
什么是软瘫和硬瘫?
脊髓神经的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二者的不同损伤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时,下运动神经元就会因失去上运动神经元的控制,而出现肌肉紧张度增加,这种痉挛性瘫痪叫硬瘫,当下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时,上运动神经元的正常冲动就不能中转到达肌肉,肌肉无神经支配就会发生驰。这种驰缓性瘫痪叫软瘫。
下一主题 >>
<< 上一主题
RSS2.0
|
Xhtml无图版
|
Xslt无图版
Copyright © 2010 - 2012
zyzy999.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页面执行时间 00.09570 秒, 5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