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死皆在六七日之间”,语出《素问·热论》,言热病之传变规律,其愈须十日以上,其死多在六七日之间,亦示医者以临床预后必须注意之点,虽时经两千多年,至今仍不无参考价值。《汉书·文三王传》载梁孝王刘武“六月中病热,六日薨。”是热病六日死之见于史传可证者。戚刘某,抗日期间经营棉纱业,时当盛夏,自外地归,归而卧病,四肢厥冷,心烦脉伏已五日,延医师李某治之,不顾天时,不审病因,竟敢以姜附姑试,一服则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四大俱见矣。此为第六日。李某又投以清宫汤,时余年二十岁,学医初入门,告以此太阳中热——暍病之人参白虎证也,不听,清宫汤一帖未毕,翌日凌晨即殁。中暍为五种伤寒中的热病,其死期恰在六七日之间,可见古人之言,非欺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