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方:苦参三两,苦酒升并。煮取八合,分再服。亦可用水无煮者,生亦可用。 又方:龙胆四两。酒三升,煮取一升半。顿服。 又方:吴茱萸五合,桂一两。酒二升半,煎取一升,分二服,效。 又方:吴茱萸二升,生姜四两,豉一升。酒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 又方:白鸡一头,治之如食法。水三升,煮取二升,去鸡煎汁,取六合,纳苦酒六合,入真珠一钱,复煎取六合,纳末麝香如大豆二枚。顿服之。 又方:桂心、当归各一两,栀子十四枚。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五服。亦治久心病发作有时节者也。 又方:桂心二两,乌头一两。捣,筛,蜜和为丸。一服如梧子大三丸,渐加之。 暴得心腹痛如刺方。苦参、龙胆各二两,升麻、栀子各三两。苦酒五升,煮取二升,分二服。当大吐,乃瘥。 治心疝发作,有时激痛难忍方。真射、吴茱萸分等。捣末,蜜和丸,如麻子。服二丸,日三服。勿吃热食。 又方:灸心鸠尾下一寸,名巨阙,及左右一寸,并百壮。又与物度颈及度脊如之,令正相对也,凡灸六处。 治久患常痛,不能饮食,头中疼重方。乌头六分,椒六分,干姜四分。捣末,蜜丸。酒饮服,如大豆四丸,稍加之。 又方:半夏五分,细辛五分,干姜二分,人参三分,附子一分。捣末,苦酒和丸如梧子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治心下牵急懊痛方。桂心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加术二两、胶饴半斤。 治心肺伤动冷痛方。桂心二两,猪肾二枚。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附子二两,干姜一两。蜜丸。服四丸如梧子大,日三服。 治心痹心痛方。蜀椒一两(熬令黄)。末之,以狗心血丸之,如梧子。服五丸,日五服。 治心下坚痛,大如碗边,如旋,名为气分,饮水所结方。枳实七枚,炙术三两。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为三服。当稍软也。 若心下百结积,来去痛者方。吴茱萸末一升,真射如弹丸一枚。合捣,以鸡子白和丸,丸如小豆大。服二丸,即瘥。 治心痛多唾,似有虫方。取六畜心,生切作十四脔,刀纵横各割之,以真丹一两,粉肉割中。旦悉吞之,入雄黄、麝香,佳。 饥而心痛者,名曰饥疝。龙胆、附子、黄连分等。捣筛。服一钱匕,日三度服之。 附方:《药性论》主心痛、中恶或连腰脐者。盐如鸡子大。青布裹烧赤,纳酒中。顿服,当吐恶物。 《拾遗》序,延胡索止心痛,末之,酒服。 《圣惠方》治久心痛,时发不定,多吐清水,不下饮食。以雄黄二两,好醋二升,慢火煎成膏,用干蒸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姜汤下。 又方:治九种心痛妨闷。用桂心一分为末,以酒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滓,稍热服,立效。 又方:治寒疝心痛,四肢逆冷,全不饮食。用桂心二两为散。不计时候,热酒调下一钱匕。 《外台秘要》治卒心痛。干姜为末。水饮调下一钱。 又方:治心痛。当归为末。酒服方寸匕。 又《必效》治心痛。熊胆如大豆。和水服,大效。 又方:取鳗鲡鱼,淡炙令熟。与患人食一二枚,永瘥。饱食弥佳。 《经验方》治四十年心痛不瘥。黍米,淘汁。温服,随多少。 《经验后方》治心痛。姜黄一两,桂穣三两。为末,醋汤下一钱匕。 《简要济众》治九种心痛,及腹胁积聚滞气。筒子干漆二两。捣碎,炒烟出,细研,醋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热酒下,醋汤亦得,无时服。 姚和众治卒心痛。郁李仁三七枚,烂嚼,以新汲水下之,饮温汤尤妙。须臾痛止,却煎薄盐汤热呷之。 《兵部手集》治心痛不可忍,十年五年者,随手效。以小蒜酽醋煮,顿服之,取饱。不用着盐。 治卒腹痛方第九治卒腹痛方。书舌上作风字,又画纸上作两蜈蚣相交,吞之。 又方:捣桂末,服三寸匕。苦酒、人参、上好干姜亦佳。 又方:粳米二升。以水六升,煮二七沸。饮之。 又方:食盐一大把。多饮水送之,忽当吐,即瘥。 又方:掘土作小坎,水满饮中,熟搅取汁。饮之。 又方:令人骑其腹,溺脐中。 又方:米粉一升。水二升,和饮。 又方:使病患伏卧,一人跨上,两手抄举其腹,令病患自纵重轻举抄之,令去床三尺许,便放之,如此二七度止。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又方:令卧枕高一尺许,拄膝使腹皮气入胸,令人抓其脐上三寸便愈。能干咽吞气数十遍者弥佳。此方亦治心痛,此即伏气。 治卒得诸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如绞,自汗出欲死方。捣沙参末,筛,服方寸匕,立瘥。 此本在杂治中,谓之寒疝,亦名阴疝,此治不瘥,可服诸利丸下之,作走马汤亦佳。 治寒疝腹痛,饮食下唯不觉其流行方。椒二合,干姜四两。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饴一斤,又煎取半分,再服,数数服之。 又方:半夏一升,桂八两,生姜一升。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 治寒疝,来去每发绞痛方。吴茱萸三两,生姜四两,豉二合。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又方:附子一枚,椒二百粒,干姜半两,半夏十枚,大枣三十枚,粳米一升。水七升,煮米熟。去滓,一服一升,令尽。 又方:肉桂一斤,吴茱萸半升。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又方:牡蛎、甘草、桂各二两。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再服。 又方:宿乌鸡一头(治如食法),生地黄七斤。合细锉之,着甑蔽中蒸,铜器承。须取汁,清旦服,至日晡令尽。其间当下诸寒癖讫,作白粥渐食之。久疝者,下三剂。 附方:《博济方》治冷热气不和,不思饮食,或腹痛刺。山栀子、川乌头等分。生捣为末,以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炒生姜汤下。如小肠气痛,炒茴香、葱酒任下二十丸。 《经验方》治元藏气发,久冷腹痛虚泻。 应急大效玉粉丹生硫黄五两,青盐一两,以上衮细研,以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热酒空心服,以食压之。 《子母秘录》治小腹疼,青黑,或亦不能喘。苦参一两。醋一升半,煎八合,分二服。 《圣惠方》治寒疝,小腹及阴中相引痛,自汗出。以丹参一两,杵为散。每服热酒调下二钱匕,佳。 治心腹俱痛方第十治心腹俱胀痛,短气欲死或已绝方。取栀子十四枚,豉七合。以水二升,先煮豉取一升二合,绞去滓,纳栀子,更煎取八合,又绞去滓,服半升,不愈者尽服之。 又方:浣小衣。饮其汁一二升,即愈。 又方:桂二两(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八合。去滓,顿服。无桂者,着干姜亦佳。 又方:乌梅二七枚。以水五升煮一沸,纳大钱二七枚,煮得二升半。强人可顿服,羸人可分为再服,当下便愈。 又方:茱萸二两,生姜四两。豉三合,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即瘥。 又方:干姜一两,巴豆二两。捣蜜丸。一服如小豆二丸,当吐下,瘥。 治心腹相连常胀痛方。野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筛,蜜丸如梧子大。日一服一丸;二日二丸;三日后服三丸,再一丸;至六日,服三丸,自一至三以常服,即瘥。 又方:吴茱萸一合,干姜四分,附子、细辛、人参各二分。捣筛,蜜丸如梧子大。服五丸,日三服。 凡心腹痛,若非中恶霍乱,则是皆宿结冷热所为。今此方可采以救急,瘥后,要作诸大治,以消其根源也。 附方:《梅师方》治心腹胀坚,痛闷不安,虽未吐下欲死。以盐五合,水一升,煎令消,顿服,自吐下,食出即定。不吐更服。 孙真人方治心腹俱痛。以布裹椒薄注上火熨,令椒汗出,良。 《十全方》,心脾痛。以高良姜(细锉,炒)杵末,米饮调下一钱匕立止。 治卒心腹烦满方第十一治卒心腹烦满,又胸胁痛欲死方。以热汤令灼灼尔,渍手足,复易秘方。 又方:青布方寸,鹿角三分,乱发灰二钱匕。以水二升,煮令得一升五合。去滓,尽服之。 又方:锉薏苡根,浓煮取汁。服三升。 又方:取比轮钱二十枚,水五升,煮取三沸。日三服。 又方:捣香菜汁,服一二升。水煮干姜亦佳。 又方:即用前心痛栀子豉汤法,瘥。 又方:黄芩一两,杏仁二十枚,牡蛎一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治厥逆烦满常欲呕方。小草、桂、细辛、干姜、椒各二两,附子二两(炮)。捣,蜜和丸,服如桐子大四丸。 治卒吐逆方。灸乳下一寸,七壮,即愈。 又方:灸两手大拇指内边爪后第一文头各一壮,又灸两手中央长指爪下一壮,愈。 此本杂治中,其病亦是痰壅霍乱之例,兼宜根据霍乱条法治之。人卒在此上条,患者亦少,皆因他病兼之耳。或从伤寒未复,或从霍乱吐下后虚燥,或者劳损服诸补药痞满,或触寒热邪气,或食饮协毒,或服药失度,并宜各循其本源为治,不得专用此法也。 附方:《千金方》治心腹胀,短气。以草豆蔻一两,去皮为末。以木瓜生姜汤下半钱匕。 《斗门方》治男子女人久患气胀心闷,饮食不得,因食不调,冷热相击,致令心腹胀满方。浓朴火上炙令干,又蘸姜汁炙,直待焦黑为度。捣筛,如面。以陈米饮调下,二钱匕,日三服良。亦治反胃止泻,甚妙。 《经验方》治食气遍身黄肿,气喘,食不得,心胸满闷。 不蛀皂角(去皮子,涂好醋,炙令焦,为末)一钱匕,巴豆七枚(去油膜)。二件以淡醋及研好墨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后陈橘皮汤下,日三服,隔一日增一丸,以利为度。 如常服,消酒食。 《梅师方》治腹满不能服药。煨生姜,绵裹,纳下部中,冷即易之。 《圣惠方》治肺脏壅热烦闷。新百合四两。蜜半盏,和蒸令软。时时含一枣大,咽津。
治卒霍乱诸急方第十二 凡所以得霍乱者,多起饮食,或饮食生冷杂物。以肥腻酒,而当风履湿,薄衣露坐或夜卧失覆之所致。初得之便务令暖以炭火布其所卧,下大热减之,又并蒸被絮若衣絮。自苞冷易热者,亦可烧地,令热水沃敷薄布,席卧其上,浓覆之。亦可作灼灼尔,热汤着瓮中,渍足,令至膝,并铜器贮汤,以着腹上。衣藉之,冷复易,亦可以熨斗贮火着腹上。如此而不净者,便急灸之,但明案次第,莫为乱灸。须有其病,乃随病灸之。未有病莫预灸。灸之虽未即愈,要万不复死矣。莫以灸不即而止灸。霍乱艾丸,苦不大,壮数亦不多,本方言七壮为可,四五十无不便。火下得活,服旧方用理中丸,及浓朴大豆豉通脉半夏汤。先辈所用药者难得,今但疏良灸之法及单行数方,用之有效。不减于贵药。已死未久者,犹可灸。 余药乃可难备,而理中丸、四顺浓朴诸汤,可不预合,每向秋月,常买自随。 卒得霍乱,先腹痛者。灸脐上,十四壮,名太仓,在心厌下四寸,更度之。 先洞下者,灸脐边一寸。男左女右,十四壮,甚者至三十四十壮,名大肠募洞者,宜泻。 先吐者,灸心下二寸,十四壮,又并治下痢不止。上气灸五十壮,名巨阙,正心厌尖头下一寸是也。 先手足逆冷者,灸两足内踝上一尖骨是也,两足各七壮,不愈加数。名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是也。 转筋者,灸蹶心当拇指大聚筋上,六七壮,名涌泉,又灸足大趾下约中,一壮,神验。 又方:灸大指上爪甲际,七壮。 转筋入腹痛者,令四人捉手足,灸脐左二寸,十四,灸股中大筋上,去阴一寸。 若者,灸手腕第一约理中,七壮,名心主当中指。 下利不止者,灸足大趾本节内侧,寸白肉际,左右各七壮,名大都。 干呕者,灸手腕后三寸,两筋间,是左右各七壮,名间使,若正厥呕绝,灸之便通。 《短剧》方起死。 吐且下利者,灸两乳。连黑外近腹白肉际,各七壮,亦可至二七壮。 若吐止而利不止者,灸脐一夫纳中,七壮,又云脐下一寸二,七壮。 若烦闷凑满者,灸心厌下三寸,七壮,名胃管。 又方:以盐纳脐中上,灸二七壮。 若达脐痛急者,灸脐下三寸三七壮,名关元,良。 治霍乱神秘起死灸法,以物横度病患人中,屈之从心鸠尾飞度以下灸。先灸中央毕,更横灸左右也。又灸脊上以物围,令正当心厌,又夹脊左右一寸,各七壮,是腹背各灸三处也。 华佗治霍乱已死,上屋唤魂,又以诸治皆至,而犹不瘥者。 捧病患腹卧之,伸臂对以绳度两头,肘尖头根据绳下夹背脊大骨穴中,去脊各一寸,灸之百壮,不治者,可灸肘椎,已试数百人,皆灸毕即起坐,佗以此术传子孙,代代皆秘之。 上此前并是灸法。 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方。 盐二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顿服,得吐愈。 又方:生姜若干姜一二升,咀,以水六升,煮三沸,顿服。若不即愈,更可作,无新药,煮滓亦得。 又方:饮好苦酒三升,小老、羸者,可饮一二升。 又方:温酒一二升,以蜡如弹丸一枚置酒中,消乃饮,无蜡,以盐二方寸匕代,亦得。 又方:桂屑半升,以暖饮二升和之,尽服之。 又方:浓煮竹叶汤五六升,令灼已转筋处。 又方:取楠若樟木,大如掌者削之,以水三升,煮三沸,去滓,令灼之也。 又方:服干姜屑三方寸匕。 又方:取蓼若叶,细切二升,水五升,煮三沸,顿服之。煮干苏,若生苏汁,即亦佳。 又方:小蒜一升,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又方:以暖汤渍小蒜五升许,取汁服之,亦可。 又方:以人血合丹服,如梧子大,二丸。 又方:生姜一斤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分为三服。 又方:取卖解家机上垢,如鸡子大,温酒服之,瘥。 又方:饮竹沥少许,亦瘥。 又方:干姜二两,甘草二两,附子一两,水三升,煮取一升,纳猪胆一合相和,分为三服。 又方:芦蓬茸一大把,浓煮饮二升,瘥。 若转筋方,烧铁令赤。以灼踵白肉际,上近后当纵铁。以随足为留停,令成疮,两足皆尔,须臾间,热入腹,不复转筋,便愈。可脱刀烧虾尾用之,即瘥。 又方:煮苦酒三沸以摩之,合少粉尤佳,以絮胎缚,从当膝下至足。 又方:烧栀子二七枚,研末服之。 又方:桂,半夏等分,末,方寸匕,水一升和服之,瘥。 又方:生大豆屑,酒和服,方寸匕。 又方:烧蜈蚣膏敷之,即瘥。 若转筋入肠中,如欲转者。 取鸡屎白一寸,水六合,煮三沸,顿服之,勿令病者知之。 又方:苦酒煮衣絮,絮中令温,从转筋处裹之。 又方:烧编荐索三撮,仍酒服之,即瘥。 又方:釜底黑末,酒服之,瘥。 若腹中已转筋者。 当倒担病患头在下,勿使及也,腹中平乃止。 若两臂脚及胸胁转筋。 取盐一升半,水一斗,煮令热灼灼尔。渍手足,在胸胁者,汤洗之,转筋入腹中,倒担病患,令头在下,腹中平乃止。若极者,手引阴,阴缩必死,犹在,倒担之,可活耳。 若注痢不止,而转筋入腹欲死。 生姜二两,累擘破,以酒升半煮合三四沸,顿服之,瘥。 治霍乱吐下后,心腹烦满方。 栀子十四枚,水三升,煮取二升。纳豉七合,煮取一升,顿服之。呕者,加橘皮二两,若烦闷,加豉一升,甘草一两,蜜一升,增水二升,分为三服。 治霍乱烦躁,卧不安稳方。 葱白二十茎,大枣二十枚,水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 治霍乱吐下后,大渴多饮则煞人方。 以黄米五升,水一斗煮之,令得三升。清澄稍稍饮之,莫饮余物也。 崔氏云理中丸方。 甘草三两,干姜,人参,白术各一两,捣,下筛,蜜丸如弹丸。觉不住,更服一枚,须臾,不瘥,仍温汤一斗,以麋肉中服之。频频三五度,令瘥,亦可用酒服。 四顺汤,治吐下腹干呕,手足冷不止。 干姜、甘草、人参,附子各二两,水六升,煮取三升半,分为三服。若下不止,加龙骨一两,腹痛甚,加当归二两,胡洽用附子一枚,桂一两。人霍乱亦不吐痢,但四肢脉沉,肉冷汗出渴者,即瘥。 浓朴汤,治烦呕腹胀。 浓朴四两,炙桂二两,枳实五枚,炙生姜三两,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三服。 凡此汤四种,是霍乱诸患皆治之,不可不合也,霍乱若心痛尤甚者,此为挟毒,兼用中恶方治之。 附方:孙真人治霍乱。 以胡椒三四十粒,以饮吞之。 《斗门方》,治霍乱。 用黄杉木劈开作片,一握,以水浓煎一盏服之。 《外台秘要》,治霍乱烦躁。 烧乱发如鸡子大,盐汤三升,和服之。不吐,再服。 又方:治霍乱腹痛吐痢。 取桃叶三升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三合,分温二服。 《梅师方》,治霍乱心痛利无汗。 取梨叶枝一大握,水三升,煎取一升服。 又方:治霍乱后,烦躁卧不安稳。 葱白二十茎,大枣二十枚,以水三升,煎取二升,分服。 《兵部手集》,救人霍乱颇有神效。 浆水稍酸味者,煎干姜屑呷之,夏月腹肚不调,煎呷之,瘥。 孙用和,治大泻霍乱不止。 附子一枚,重七钱,炮,去皮脐为末。每服四钱,水两盏,盐半钱,煎取一盏,温服立止。集效方。 治吐泻不止,或取转,多四肢发厥,虚风,不省人事,服此,四肢渐暖,神识便省。 回阳散,天南星为末,每服三钱,入京枣三枚,水一盏半,同煎至八分,温服,未省再服。《圣惠方》,治霍乱转筋垂死。 败蒲席一握,细切,浆水一盏,煮汁,温温顿服。 又方:治肝虚转筋。 用赤蓼茎叶切,三合水一盏,酒三合,煎至四合,去滓,温分二服。 又方:治肝风虚转筋入腹。 以盐半斤,水煮少时,热渍之,佳。 孙尚药治脚转筋疼痛挛急者。 松节一两,细锉如米粒,乳香一钱,上件药用银石器纳,慢火炒令焦。只留三分性,出火毒,研细,每服一钱至二钱,热木瓜酒调下,应时筋病皆治之。 《古今录验》方,治霍乱转筋。 取蓼一手把,去两头,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半,顿服之。 治伤寒时气温病方第十三治伤寒及时气温病及头痛,壮热脉大,始得一日方。 取旨兑根叶合捣,三升许,和之真丹一两,水一升,合煮,绞取汁,顿服之,得吐便瘥,若重,一升尽服,浓覆取汗,瘥。 又方:小蒜一升,捣取汁三合,顿服之。不过,再作,便瘥。 又方:乌梅二七枚,盐五合,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又方:取生木,削去黑皮,细切,里白一升,以水二升五合煎,去滓,一服八合,三服,瘥。 又方:取术丸子二七枚,以水五升,之令熟,去滓,尽服汁,当吐下愈。 又方:鸡子一枚,着冷水半升,搅与和,乃复煮,三升水极令沸,以向所和水,投汤中,急搅,令相得,适寒温,顿服,取汗。 又方:以真丹涂身,令遍,面向火坐,令汗出,瘥。 又方:取生荷根叶合捣,绞取汁,服三四升。 又方:取干艾三斤,以水一斗,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取汗。 又方:盐一升食之,以汤送之腹中。当绞吐,便覆取汗,便瘥。 又方:取比轮钱一百五十七枚,以水一斗,煮取七升,服汁尽之。须臾,复以五升水,更煮令得一升,以水二升投中合,令得三升,出钱饮汁,当吐毒出也。 又方:取猪膏如弹丸者,温服之,日三服,三日九服。 又方:乌梅三十枚去核,以豉一升,苦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顿服。 又伤寒有数种,人不能别,令一药尽治之者,若初觉头痛,肉热,脉洪起,一二日,便作葱豉汤,用葱白一虎口,豉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取汗。不汗复更作,加葛根二两,升麻三两,五升水,煎取二升,分再服,必得汗,若不汗,更加麻黄二两,又用葱汤研米二合,水一升,煮之。少时下盐豉,后纳葱白四物,令火煎取三升,分服取汗也。 又方:豉一升,小男溺三升,煎取一升,分为再服,取汗。 又方:葛根四两,水一斗,煎取三升,乃纳豉一升,煎取升半,一服,捣生葛汁,服一二升亦为佳也。 若汗出不歇已三四日,胸中恶,欲令吐者。 豉三升,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纳蜜一两,又煮三沸,顿服。安卧,当得吐,不瘥。更服取瘥,秘法传于子孙也。 又方:生地黄三斤,细切,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服藜芦吐散,及苦参龙胆散。 若已五六日以上者。 可多作青竹沥,少煎,令减,为数数饮之,浓覆取汗。 又方:大黄、黄连、黄柏、栀子各半两,水八升,煮六七沸,纳豉一升,葱白七茎,煮取三升,分服。宜老少。 又方:苦参二两,黄芩二两,生地黄半斤,水八升,煮取一升,分再服,或吐下毒,则愈。 若已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见鬼,欲起走。 用干茱萸三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后,去滓,寒温服之,得汗便愈。此方恐不失,必可用也,秘之。 又方:大蚓一升破去,以人溺煮,令熟,去滓服之。直生绞汁及水煎之。并善,又绞粪汁,饮数合至一二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 又方:取白犬,从背破取血,破之多多为佳,当及热。以敷胸上,冷乃去之。此治垂死者活,无白犬,诸纯色者亦可用之。 又方:取桐皮削去上黑者,细擘之,长断,令四寸一束,以酒五合,以水一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当吐下青黄汁数升,即瘥。 又方:鸡子三枚,芒硝方寸匕,酒三合,合搅,散消尽,服之。 又方:黄连三两,黄柏,黄芩各二两,栀子十四枚,水六升,煎取二升,分再服,治烦呕不得眠。 治时气行,垂死破棺。千金煮汤,苦参一两,咀,以酒二升半,旧方用苦参酒煮。令得一升半,去滓,适寒温,尽服之。当间苦寒吐毒如溶胶,便愈。 又方:大钱百文,水一斗,煮取八升,纳麝香,当门子,李子大,末,稍稍与饮至尽,或汗,或吐之。 治温毒发斑,大疫难救,黑膏生地黄半斤。切碎,好豉一升,猪脂二斤,合煎五六沸,令至三分减一,绞去滓。 末,雄黄,麝香如大豆者,纳中搅和,尽服之。毒从皮中出,即愈。 又方:用生虾蟆,正尔破腹去肠,乃捣吞食之。得五月五日干者,烧末亦佳矣。 黑奴丸,胡洽短剧同,一名水解丸,又一方加小麦黑一两,名为麦奴丸,支同此注。 麻黄二两,大黄二两,黄芩一两,芒硝一两,釜底墨一两,灶突墨二两,梁上尘二两,捣蜜丸如弹丸,新汲水五合,末一丸顿服之,若渴但与水,须臾寒,寒了汗出,便解。日移五赤,不觉,更服一丸,此治五六日,胸中大热,口噤,名为坏病,不可医治,用此黑奴丸。 又方:大青四两,甘草,胶各二两,豉八合,以水一斗,煮二物,取三升半,去滓。纳豉煮三沸,去滓。乃纳胶,分作四服,尽又合。此治得至七八日,发汗不解,及吐下大热,甚佳。 又方:大黄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杏仁三十枚,芒硝五合,黄芩一两,巴豆二十粒,熬,捣,蜜丸和,如大豆,服三丸,当利。毒利不止,米饮止之,家人视病者亦可先服取利,则不相染易也,此丸亦可预合置。 麻黄解肌一二日便服之。 麻黄,甘草,升麻,芍药,石膏各一两,杏仁二十枚,贝齿三枚,末之,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覆取汗出,即愈,便食豉粥,补虚即宜也。 又方:麻黄二两,芩桂各一两,生姜三两,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四服。 亦可服葛根解肌汤,葛根四两,芍药二两,麻黄,大青,甘草,黄芩,石膏,桂各一两,大枣四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为三服,微取汗。 三日以上,至七八日不解者,可服小柴胡汤,柴胡八两,人参,甘草,黄芩各三两,生姜八两,无者干姜三两,半夏五两,汤洗之,大枣十二枚,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微覆取汗,半日须臾便瘥,若不好,更作一剂。 若有热实得汗不解,复满痛烦躁,欲谬语者,可服大柴胡汤方,柴胡半斤,大黄二两,黄芩三两,芍药二两,枳实十枚,半夏五两洗之,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水一斗,煮取四升,当分为四服,当微利也。 此四方最第一急须者,若幸可得药,便可不营之,保无死忧。诸小治为防以穷极耳,若病失治,及治不瘥。十日以上。皆名坏病,唯应服大小鳖甲汤。此方药分两乃少而种数多,非备急家所办。故不载,凡伤寒发汗,皆不可使流离过多,一服得微汗,汗便止,未止粉之,勿当风,初得伤寒,便身重腰背痛,烦闷不已。脉浮,面赤,斑斑如锦文,喉咽痛或下痢,或狂言欲走,此名中阳毒。五日可治,过此死,宜用此方。 雄黄,甘草,升麻,当归,椒,桂各一分,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温覆取汗,服后不汗,更作一剂。 若身重背强,蛰蛰如被打,腹中痛,心下强,短气呕逆,唇青面黑,四肢冷,脉沉细而紧数,此名中阴毒,五日可治,过此死,用此方。 甘草,升麻各二分,当归,椒各一分,鳖甲一两,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温覆取汗,汗不出,汤煮更作也。 阴毒伤口鼻冷者,干姜,桂各一分,末,温酒三合,服之,当大热,瘥,凡阴阳二毒,不但初得便尔,或一二日变作者,皆以今药治之,得此病多死,治热病不解,而下痢困笃欲死者,服此。 大青汤方,大青四两,甘草三两,胶二两,豉八合,赤石脂三两,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尽更作。日夜两剂,愈。 又方:但以水五升,豉一升,栀子十四枚,韭白一把,煮取三升半,分为三服。 又方:龙骨半斤捣碎,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使极冷,稍稍饮,其间或得汗即愈矣。 又方:黄连,当归各二两,干姜一两,赤石脂二两,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夜再。 又方:黄连二两,熟艾如鸭卵大,以水二斗,煮取一升,顿服立止。 天行诸痢悉主之,黄连三两,黄柏、当归、龙骨各二两,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 入蜜七合,又火煎取一升半,分为三服,效。 天行毒病,挟热腹痛,下痢,升麻、甘草、黄连、当归、芍药、桂心、黄柏各半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之,当良。 天行四五日大下热痢,黄连,黄柏各三两,龙骨三两,艾如鸡子大,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忌食猪肉、冷水。 若下脓血不止者,赤石脂一斤,干姜一两,粳米一升,水七升,煮米熟,去滓,服七合,日三。 又方:赤石脂一斤,干姜二两,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二服,若绞脐痛,加当归一两,芍药二两,加水一升也。 若大便坚闭令利者。大黄四两,浓朴二两,枳实四枚,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再服,得通者止之。 若十余日不大便者,服承气丸,大黄,杏仁,各二两,枳实一两,芒硝一合,捣,蜜和丸如弹丸,和汤六七合服之,未通更服。 若下痢不能食者,黄连一升,乌梅二十枚,炙燥,并得捣末,蜡如棋子大,蜜一升,合于微火上,令可丸,丸如梧子大,一服二丸日三。 若小腹满,不得小便方,细末雌黄,蜜和丸,取如枣核大,纳溺孔中,令半寸,亦以竹管注阴,令痛朔之通。 又方:末滑石三两,葶苈子一合,水二升,煮取七合服。 又方:捣生葱,敷小腹上,参易之。 治胸胁痞满,心塞,气急,喘急方,人参,术各一两,枳实二两,干姜一两,捣蜜和丸,一服一枚,若嗽,加栝蒌二两,吐,加牡蛎二两,日夜服五六丸,不愈更服。 毒病攻喉咽肿痛方,切商陆,炙令热,以布藉喉,以熨布上,冷复易。 又方:取真茄,爪甲大,纳口中,以牙小嚼汁,以渍喉,当微觉异为佳也。 毒病后攻目方,煮蜂窠以洗之,日六七度,佳。 又方:冷水渍青布以掩之。 若生翳者,烧豉二七粒,末,纳管鼻中以吹之。 治伤寒呕不止方,甘草一两,升麻半两,生姜三两,橘皮二两,水三升,煮取二升,顿服之,愈。 又方:干姜六分,附子四分,末,以苦酒丸如梧子大,一服三丸,日三服。 治伤寒不止方,甘草三两,橘皮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服,日三,取瘥。 又方:熟洗半夏,末服之,一钱一服。 又方: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 又方:干姜六分,附子四分末,苦酒丸如梧子大,服三丸,日三服。 比岁有病时行。仍发疮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多死。治得瘥后,疮瘢紫黑,弥岁方减,此恶毒之气。世人云,永徽四年,此疮从西东流,遍于海中,煮葵菜,以蒜齑啖之,即止。 初患急食之,少饭下菜亦得,以建武中于南阳击虏所得,仍呼为虏疮,诸医参详作治,用之有效方。 取好蜜通身上摩,亦可以蜜煎升麻,并数数食。 又方:以水浓煮升麻,绵沾洗之,苦酒渍弥好,但痛难忍。 其余治犹根据伤寒法。但每多作毒意防之。用地黄黑膏亦好。 治时行病发黄方,茵陈六两,大黄二两,栀子十二枚,以水一斗,先洗茵陈,取五升,去滓,纳二物。又煮取三升,分四服。亦可兼取黄胆中杂治法瘥。 比岁又有肤黄病,初唯觉四体沉沉不快,须臾。见眼中黄,渐至面黄及举身皆黄,急令溺白纸。纸即如柏染者,此热毒已入内,急治之。若初觉,便作菰蒂赤豆散,吹鼻中,鼻中黄汁出数升者,多瘥。若已深应看其舌下两边,有白脉弥弥处。芦刀割破之,紫血出数升,亦歇,然此须惯解割者,不解割,忽伤乱舌下青脉。血出不止,便煞人,方可烧纺铁,以灼此脉令焦,兼菰蒂杂巴豆捣为丸服之。大小便亦去黄汁。破灼已后,禁诸杂食,又云有根据黄坐。黄复,须分别之方。 切竹煮饮之。 又方:捣生瓜根,绞取汁,饮一升至二三升。 又方:醋酒浸鸡子一宿,吞其白数枚。 又方:竹叶切五升,小麦七升,石膏三两,末,绵裹之,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七升,一服一升,尽吃即瘥也。 又方:生葛根汁二升,好豉一升,栀子三七枚,茵陈切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葛汁,分为五服。 又方:金色脚鸡,雌鸡血,在治如食法,熟食肉饮汁令尽,不过再作亦可,下少盐豉,佳。 治毒攻手足肿,疼痛欲断方,用虎杖根锉,煮,适寒温以渍足,令踝上有赤许水止之。 又方:以稻穣灰汁渍足。 又方:酒煮苦参以渍足,瘥。 又方:盐豉及羊尿一升,捣令熟以渍之。 又方:细锉黄柏五斤,以水三斗,煮渍之,亦治攻阴肿痛。 又方:作坎令深三赤,少容两足。烧坎令热,以酒灌坎中,着屐踞坎中,壅勿令泄。 又方:煮羊桃汁渍之,杂少盐豉,尤好。 又方:煮马屎若羊屎汁渍。 又方:猪膏和羊屎涂之,亦佳。 又方:以牛肉裹肿处,肿消痛止。 又方:捣常思草绞取汁以渍足。 又方:猪蹄一具,合葱煮,去滓,纳少盐以渍之。 毒病下部生疮者,烧盐以深导之,不过三。 又方:生漆涂之,绵导之。 又方:大丸艾灸下部,此谓穷无药。 又方:取蚓三升,以水五升,得二升半,尽服之。 又方:煮桃皮煎如饴,以绵合导之。 又方:水中荇菜,捣,绵裹导之,日五易,瘥。 又方:榉皮,槲皮合煮汁,如粘糖以导之,又浓煮桃皮饮之,最良。 又方:捣蛇莓汁,服三合,日三。水渍乌梅令浓,并纳崖蜜,数数饮。 若病患齿无色,舌上白,或喜睡眠,愦愦不知痛痒处,或下痢,急治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下为意。下部生虫,虫食其肛,肛烂见五脏便死,治之方。 取鸡子白,纳漆,合搅,还纳壳中,仰头吞之,当吐虫则愈。 又方:烧马蹄作灰,细末,猪脂和,涂绵以导下部,日数度,瘥。 又方:桃仁十五枚,苦酒二升,盐一合,煮取六合,服之。 又方:烧艾于管中熏之,令烟入下部,中少雄黄杂妙,此方是溪温,故尔兼取彼治法。 又有病下不止者,乌头二两,女葳,云实各一两,桂二分,蜜丸如桐子,水服五丸,一日三服。 治下部卒痛,如鸟啄之方,赤小豆,大豆各一升,合捣,两囊贮,蒸之令熟,更牙坐,即愈。 此本在杂治中,亦是伤寒毒瓦斯所攻故。凡治伤寒方甚多,其有诸麻黄,葛根,桂枝,柴胡,青龙,白虎,四顺,四逆二十余方。并是至要者,而药难尽备,且诊候须明悉,别所在撰大方中,今唯载前四方,尤是急须者耳。其黄膏赤散在辟病条中预合,初觉患便服之,伤寒,时行,温疫,三名同一种耳,而源本小异,其冬月伤于寒,或疾行力作,汗出得风冷,至夏发,名为伤寒,其冬月不甚寒,多暖气,及西风使人骨节缓堕受病。至春发,名为时行。其年岁中有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为温病。如此诊候相似,又贵胜雅言,总名伤寒,世俗因号为时行,道术符刻,言五温亦复殊,大归终止,是共途也,然自有阳明,少阴,阴毒,阳毒为异耳。少阴病例不发热,而腹满下痢,最难治也。 附方:《必效方》,治天行一二日者,麻黄一大两去节,以水四升,煮去沫,取二升,去滓,着米一匙,及豉为稀粥,取强一升,先作熟汤浴,淋头百余碗,然后服粥,浓覆取汗,于夜最佳。 《梅师方》,治伤寒汗出不解已三四日。胸中闷吐,豉一升,盐一合,水四升,煎取一升半,分服当吐。 《圣惠方》,治伤寒四日已呕吐,更宜吐,以苦参末,酒下二钱,得吐,瘥。 又方:治时气热毒,心神烦燥。用蓝淀半大匙,以新汲水一盏服。 又方:治时气头痛不止,用朴硝三两,捣罗为散,生油调涂顶上。 又方:治时气烦渴,用生藕汁一中盏,入生蜜一合,令匀,分二服。 《胜金方》,治时疾热病,狂言心燥,苦参不限多少,炒黄色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温服,连煎三服。有汗无汗皆瘥。 《博济方》,治阴阳二毒,伤寒黑龙丹,舶上硫黄一两,以柳木槌研,三两日,巴豆一两和壳记个数,用二升铛子一口,先安硫黄铺铛底,次安巴豆,又以硫黄盖之,酽醋半升,已来浇之,盏子盖合令紧密,更以湿纸周回固济缝,勿令透气,缝纸干,更以醋湿之,文武火熬,常着人守之,候里面巴豆作声。数已半为度,急将铛子离火,便入臼中,急捣令细,再以少米醋并蒸饼少许,再捣令冷,可丸如鸡头大,若是阴毒,用椒四十九粒,葱白二茎,水一盏,煎至六分,服一丸,阳毒用豆豉四十九粒,葱白二茎,水一盏同煎,吞一丸,不得嚼破。 《孙用和方》,治阳毒入胃,下血频疼痛不可忍,郁金五个大者,牛黄一皂荚子,别细研二味,同为散,每服用醋浆水一盏,同煎三沸,温服。 《孙兆口诀》,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脉息沉细,头疼腰重,兼治阴毒咳逆等疾方。 川乌头,干姜等分为粗散,炒令转色,放冷,再捣为细散,每一钱,水一盏,盐一撮,煎取半盏,温服。 又方:治阴胜隔阳伤寒,其人必燥热而不欲饮水者是也,宜服霹雳散,附子一枚,烧为灰,存性为末,蜜水调下,为一服而愈,此逼散寒气然后热气上行而汗出,乃愈。 《圣惠方》,治阴毒伤寒,四肢逆冷,宜熨,以吴茱萸一升,酒和匀,湿绢袋二只,贮蒸令极热,熨脚心,候气通畅,匀暖即停熨,累验。 唐崔元亮,疗时疾发黄,心狂烦热,闷不认人者,取大栝蒌一枚黄者,以新汲水九合浸,淘取汁,下蜜半大合,朴硝八分,合搅,令消尽,分再服,瘥。 《外台秘要》,治天行病四五日,结胸满痛壮热,苦参一两,锉,以醋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尽饮之,当吐,即愈,天行毒病非苦参醋酒不解,及温覆取汗,愈。 又方:救急治天行后呕逆不下食,食入即出,取羊肝如食法,作生淡食,不过三度,即止。 又方:以鸡卵一枚,煮三五沸,出以水浸之,外熟内热则吞之,良。 《圣惠方》,治时气呕逆不下食,用半夏半两,汤浸洗七遍去滑,生姜一两同锉碎,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分二服,不计时候,温服。 《深师方》,治伤寒病不止,半夏熟洗,干,末之,生姜,汤服一钱匕。 《简要济众》,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 香一两,干柿蒂一两,焙干捣末,人参汤下一钱,无时服。 《外台秘要》,治天行毒病衄鼻,是热毒血下数升者,好墨末之,鸡子白,丸如梧子,用生地黄汁,下一二十丸,如人行五里,再服。 又疗伤寒已八九日至十余日,大烦渴若胜而三焦有疮者多下,或张口吐舌,呵吁目烂,口鼻生疮,吟语不识人,除热毒止痢方。 龙骨半斤,碎,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沉之井底,令冷,服五合,渐渐进之,恣意饮,尤宜老少。 《梅师方》,治热病后下痢,脓血不止,不能食。 白龙骨末,米饮调方寸匕服。 食疗治伤寒热毒下血,羚羊角末服之,即瘥,又疗疝气。 《圣惠方》,治伤寒孤惑,毒蚀下部,肛外如,痛痒不止,雄黄半两,先用瓶子一个,口大者纳入灰上,如装香火,将雄黄烧之,候烟出,当病处熏之。 又方:主伤寒下部生疮,用乌梅肉三两,炒令燥,杵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以石榴根皮煎汤,食前下十丸。 《外台秘要》方,崔氏疗伤寒手足疼,欲脱取羊屎煮汁以灌之,瘥止。亦疗时疾阴囊及茎热肿。亦可煮黄柏等洗之。 《梅师方》,治伤寒发豌豆疮未成脓,研芒硝,用猪胆和涂上,效。 《经验后方》,治时疾发豌豆疮及赤疮子未透,心烦狂燥,气喘妄语,或见鬼神。 龙脑一钱,细研,旋滴猪心血,和丸如鸡头肉大,每服一丸,紫草汤下,少时心神便定,得睡,疮后发透,根据常将息取安。 《药性论》云,虎杖治大热烦燥,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暑月和甘草煎,色如琥珀可爱,堪贮,尝之甘美,瓶置井中,令冷彻如水,白瓷器及银器中贮,似茶啜之,时人呼为冷冻饮料子,又且尊于茗,能破女子经候不通,捣以酒浸,常服,有孕人勿服,破血。 治时气病起诸劳复方第十四凡得毒病愈后,百日之内,禁食猪,犬,羊肉,并伤血及肥鱼久腻,干鱼则必大下痢,下则不可复救,又禁食面食,胡蒜,韭薤,生菜,虾辈,食此多致复发则难治,又令到他年数发也,治笃病新起早劳,及食饮多致欲死方。 烧鳖甲服方寸匕。 又方:以水服胡粉少许。 又方:粉三升,以暖水和服之,浓覆取汗。 又方:干苏一把,水五升,煮取二升,尽服之,无干者生亦可用,加生姜四两,豉一升。 又方:鼠屎,两头尖者二七枚,豉五合,以水三升煎半,顿服之,可服,温覆取汗愈,有麻子仁纳一升,加水一升,弥良,亦可纳枳实,葱白一虎口也。 又方:取伏鸡子壳碎之,熬令黄黑,细末,热汤服一合,温覆取汗。 又方:大黄,麻黄各二两,栀子仁十四枚,豉一升,水五升,煮取三升,分再服,当小汗及下痢。 又方:浓煮甘皮服之,芦根亦佳。 觉多而发复方,烧饭筛末,服方寸匕,良。 治交接劳复,阴卵肿,或缩入腹,腹中绞痛或便绝方。 烧妇人月经衣服方寸匕。 又方:取子一枚,撞之三十六,放于户中,逐使喘极,乃刺胁下取血一升,酒一升,合和饮之,若卒无者,但服血,慎勿使冷,应用。 又方:取所交接妇人衣,覆男子上。一食久,活。 又方:取胫及血,和酒饮之,瘥。 又方:刮青竹茹二升,以水三升,煮令五六沸,然后绞去滓。以竹茹汤温服之,此方亦通治劳复。 又方:矾石一分,硝三分,末,以大麦粥清,可方寸匕,三服,热毒随大小便出。 又方:取蓼子一大把,水取汁,饮一升,干者浓取汁服之,葱头捣,以苦酒和服,亦佳。 又方:蚯蚓数升,绞取汁,服之良。 若瘥后,病男接女,病女接男。安者阴易,病者发复,复者亦必死。 卒阴易病,男女温病,瘥后虽数十日,血脉未和,尚有热毒,与之交接者,即得病曰阴易杀人。甚于时行,宜急治之。 令人身体重,小腹急热上肿胸,头重不能举,眼中生,膝胫拘急欲死方。 取妇人,亲阴上者,割取烧末,服方寸匕,日三,小便即利,而阴微肿者,此当愈。 得童女亦良,若女病亦可用男。 又方:鼠屎两头尖者二七枚,蓝一把,水五升,煮取二升,尽服之,温覆取汗。 又方:蚯蚓二十四枚,水一斗,煮取三升,一服,仍取汗,并良。 又方:末干姜四两,汤和顿服,温覆取汗,得解止。 又方:男初觉,便灸阴三七壮,若已尽。甚至百壮即愈,眼无妨,阴道疮复常。 两男两女,并不自相易,则易之为名,阴阳交换之谓也。 凡欲病患不复,取女人手足爪二十枚,又取女中下裳带一尺烧灰,以酒若米饮服之。 大病瘥后,小劳便鼻衄。 左顾牡蛎十分,石膏五分,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蜜丸服,如梧子大服之。 大病瘥后多虚汗,及眼中流汗方。 杜仲,牡蛎分等,暮卧水服,五匕则停,不止更作。 又方:甘草二两,石膏二两,捣末,以浆服方寸匕,日二服,瘥。 又方:龙骨,牡蛎,麻黄根末杂粉以粉身,良。 又瘥复虚烦不得眠。眼中疼懊,豉七合,乌梅十四枚,水四升,先煮梅取二升半,纳豉取一升半,分再服。无乌梅,用栀子十四枚亦得。 又方:黄连四两,芍药二两,黄芩一两,胶三小挺,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亦可纳乳子黄二枚。 又方:千里流水一石,扬之万度,二斗半,半夏二两,洗之,秫米一斗,茯苓四两,合煮得五升,分五服。 附方:《梅师方》,治伤寒瘥后,交接发动,困欲死,眼不开,不能语方。 栀子三十枚,水三升,煎取一升,服。 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 避瘟疫药干散,大麻仁,柏子仁,干姜,细辛各一两,附子半两,炮,捣,筛,正旦以井华水,举家各服方寸匕。疫极,则日三服。日一服。 老君神明白散,术一两,附子三两,乌头四两,桔梗二两半,细辛一两,捣,筛,正旦服一钱匕,一家合药,则一里无病,此带行所遇,病气皆消。若他人有得病者,便温酒服之方寸匕,亦得。病已四五日,以水三升,煮散,服一升,覆取汗出也。 赤散方,牡丹五分,皂荚五分炙之,细辛、干姜、附子各三分,肉桂二分,真珠四分,踯躅四分,捣,筛为散,初觉头强邑邑,便以少许纳鼻中,吸之取吐,温酒服方寸匕,覆眠得汗,即瘥,晨夜行,及视病,亦宜少许以纳粉,粉身佳。牛马疫,以一匕着舌下,溺灌,日三四度,甚妙也。 度瘴散,辟山瘴恶气。若有黑雾郁勃及西南温风,皆为疫疠之候方。 麻黄,椒各五分,乌头三分,细辛、术、防风、桔梗、桂、干姜各一分,捣,筛,平旦酒服一盏匕,辟毒诸恶气,冒雾行,尤宜服之。 太乙流金方,雄黄三两,雌黄二两,矾石、鬼箭各一两半。羚羊角二两,捣为散,三角绛囊,贮一两带心前并门户上。月旦青布裹一刀圭。中庭烧温,病患亦烧熏之,即瘥。 辟天行疫疠,雄黄,丹砂,巴豆,矾石,附子,干姜,分等,捣,蜜丸,平旦向日吞之。一丸如胡麻大,九日止,令无病。 常用辟温病散方,真珠,肉桂各一分,贝母三分熬之,鸡子白熬令黄黑,三分,捣筛,岁旦服方寸匕,若岁中多病,可月月朔望服之,有病即愈,病患服者,当大效。 虎头杀鬼方,虎头骨五两,朱砂、雄黄、雌黄各一两半,鬼臼、皂荚、芜荑各一两,捣,筛,以蜡蜜和如弹丸,绛囊贮系臂,男左,女右,家中悬屋四角,月朔望夜半,中庭烧一丸,一方有菖蒲、藜芦,无虎头、鬼臼、皂荚,作散带之。 赵泉黄膏方,大黄、附子、细辛、干姜、椒桂各一两,巴豆八十枚,去心皮,捣细,苦酒渍之,宿腊月猪膏二斤。煎三上三下,绞去滓,蜜器贮之,初觉勃色便热,如梧子大一丸,不瘥,又服亦可,火炙以摩身体数百遍,佳,并治贼风,走游皮肤,并良,可预合之,便服即愈也。 单行方术,西南社中柏,东南枝取曝干,末,服方寸匕,立瘥。 又方:正月上寅日,捣女青屑。三角绛囊,贮系户上帐前,大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