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劳损三年,肉消脂涸,吸气喘促,欲咳不能出声,必踞按季胁,方稍有力,寐醒喉中乾涸,直至胸 ,此五液俱竭,法在不治,援引人身脂膏,为继续之算,莫言治病。鲜河车、人乳汁、真秋石、血馀灰。 吴,遗浊已久,上冬喉中哽噎,医投寒解,入夏不痊,缘肾阴为遗消烁,龙雷不肯潜伏,於冬令收藏之候,反升清空之所,内经以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阴质既亏,五液无以上承,徒有浮阳蒸灼,柔嫩肺日伤,为痹为宣,不外阴虚阳亢,但养育阴气,贵乎宁静,夫思烦嗔怒,诵读吟咏,皆是动阳助热,不求诸己工夫,日啖草木药汁生气暗伤,岂曰善策,然未尝无药也,益水源之弱,制火炎之炽,早用六味减丹泽,加阿胶秋石龟胶牡蛎湖莲肉之属以入下,介以潜阳,滋填涩固,却是至静阴药,卧时量进补心丹,宁神解热,俾上下得交,经年可冀有有成(阴虚阳浮)。 沈,脉细涩,入尺泽,下元精亏,龙旺火炽,是口齿龈肿,皆下焦之虚阳上越,引火归窟,未尝不通, 以形瘦液少,虑其劫阴,致有疡痈起患,当预虑也。虎潜去广归锁阳,加山药苁蓉青盐,羊肉胶丸。 安,脉坚,咽阻心热,得嗳气略爽,腰膝 弱,精滑自遗,必因惊恐,伤及肝肾,下虚则厥阳冲逆而上,法宜镇逆和阳,继当填下。生白芍、桂枝木、生牡蛎、龙骨、茯神、大枣、小黑稆豆皮。 郑,脉数,垂入尺泽穴中,此阴精未充早泄,阳失潜藏,汗出吸短,龙相内灼,升腾面目,肺受薰蒸,嚏涕交作,兼之胃弱少谷,精浊下注,溺管疼痛,肝阳吸其肾阴,善怒多郁,显然肾虚如绘,议有情之属以填精,仿古滑涩互施法。牛骨髓(四两)、羊骨髓(四两)、猪脊髓(四两)、麋角胶(四两)、熟地(八两)、人叁(四两)、萸肉(四两)、五味(三两)、芡实(四两)、湖莲(四两)、山药(四两)、茯神(四两)、金樱膏(三两)、胶髓丸。 曹,精气内夺,冬乏收藏,入夜气冲呛逆,不得安寝,皆劳怯之末传,难治。人叁、鲜紫河车、茯苓、茯神、五味、紫衣胡桃肉。 姚,脉左细右空,色夺神夭,声嘶,乃精伤於下,气不摄固,而为咳汗,劳怯重病,药难奏功,用大造丸方。 程,脉左弦搏,着枕眠卧,冷痰上升,交子後乾咳,此肾虚阳不潜伏,乃虚症也,摄固引导,勿骤进温热燥药。熟炭、生白芍、山药、茯苓、丹皮、泽泻、车前、牛膝、胡桃肉。 蒋,脉细促,三五欲歇止,头垂欲 ,着枕即气冲不续,此肾无根督脉不用,虚损至此,必无挽法。熟地、五味、茯苓、青铅、猪脊髓。 朱,真阴久伤不复,阳气自为升降,行动即觉外感,皆体质失藏,外卫不固矣,治在少阴,用固本丸之属,加入潜阳介类。固本丸加淡菜秋石阿胶。 金,虚症五年,真阴既损不复,长夏阴不生成,阳扰升越巅顶而为痛胀,目患不痊,病根亦在肝肾,与潜阳以益乙癸。磁石六味加龟甲。 胡,厥阳上冲,心痛振摇,消渴齿血,都是下焦精损,质重味厚,填补空隙,可冀其效。熟地(四两)、五味(二两)、茯神(二两)、建莲(二两)、芡实(二两)、山药(二两)、人乳粉(二两)、秋石(二两),生精羊肉胶丸,早服四钱。 程,今年厥阴司天,春分地气上升,人身阳气上举,风乃阳之化气,阴衰於下,无以制伏,上愈热,斯下愈寒总属虚象,故龟胶人乳,皆血气有情,服之小效者,非沉苦寒威也,兹定咸味入阴,介类潜阳法。炒熟地、龟胶、阿胶、炒远志、炒山药、湖莲,六七日後,仍进琼玉膏减沉香。 蒋,肝厥,用咸味入阴,水生木体,是虚症治法,夏令大气主泄,因烦劳病发,势虽减於昔日,而脉症仍然,必静养经年,阴阳自交,病可全去,议介类潜阳,佐酸味以敛之。熟地、柏子霜、萸肉、五味、锁阳、淡菜胶、海叁胶、真阿胶、龟版胶、茯苓、湖莲、芡实、青盐。 金,肝血肾精无藏,阳乏依附,多梦纷绁,皆阳神浮越,当以介属有情,填补下焦。熟地、淡菜、阿胶、萸肉、小麦、龙骨、牡蛎。又,肾虚气攻於背,肝虚热触於心,都是精血内夺,神魂不主依附,此重镇以理其怯,填补以实其下,血肉有情,皆充养身中形质,即治病法程矣。熟地、牡蛎、淡菜、五味、萸肉、龙骨、杞子。 吴,诊脉细数,左垂尺泽,先天最素薄,真阴未充,当精通年岁,阴气早泄,使龙相刻燃,津液暗消,有虚怯根萌,药宜至静纯阴,保养尤为要旨。知柏六味去丹泽,加龟甲天冬,猪脊髓丸。 钱,据说热自左升,直至耳前後胀,视面色油亮,足心灼热,每午後入暮皆然,上年用茶调散,宣通上焦郁热不应,此肝肾阴火乘窍,却因男子精亏,阳不下交,经言以滋填阴药,必佐介属重镇,试以安寝竟夜乃安,叁阳动阴静至理。熟地、龟版、萸肉、五味、茯苓、磁石、黄柏、知母、猪脊髓丸。 顾,阴精下损,虚火上炎,脊腰髀酸痛,髓空,斯督带诸脉不用,法当填髓充液,莫以见热投凉。熟地、杞子、鱼胶、五味、茯神、山药、湖莲、芡实、金樱膏为丸。 陈,喉痹,目珠痛,吸气短促,曾咯血遗精,皆阴不内守,孤阳上越诸窍,当填下和阳。熟地、枸杞炭、旱莲草、菊花炭、女贞、茯苓。 某,心烦不宁,目彩无光,少阴肾水枯槁,厥阳上越不潜,议用填阴潜阳。人叁(一钱半)、熟地(五钱)、天冬(一钱)、麦冬(三钱)、茯神(三钱)、龟版(一两)。 某女,渴不欲饮,阴不上承,况寐醒神识不静,易惊汗出,法当敛补。人叁、熟地炭、萸肉炭、茯神、五味、炒远志。 邵,精血伤,气不潜纳,阳浮扰神,则魂魄不宁,脏阴不安其位。人叁、炙草、建莲、茯神、龙骨、金箔。 卢,有形血液,从破伤而损,神气无以拥护,当此冬令藏阳,阳微畏寒,奇脉少津,乏气贯布,行步欹斜,健忘若愦,何一非精气内夺之徵,将交大雪,纯阴无阳,冬至一阳来复也,见此离散之态,平素不受暖补,是气元长旺,今乃精衰气竭之象,又不拘乎此例也(阳虚)。人叁、鹿茸、归身、炒杞子、茯苓、沙苑。 马,阴精走泄於下,阳气郁冒於上,太冲脉衰,厥气上冲,陡然俌厥,阴阳既失交偶,内随阳掀旋,阳从汗泄矣,宜远房帏,独居静室,医治之法,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大封大固,以蛰藏为要,百日可效,经年可以复元。淡苁蓉、五味、远志、茯神、芡实、建莲、生羊腰子。 孙,形躯丰溢,脉来微小,乃阳气不足体质,理烦治剧,曲运神机,都是伤阳之助,温养有情,栽培生气,即古圣春夏养阳,不与逐邪攻病同例,用青囊斑龙丸。 某,少壮形神憔悴,身体前後牵掣不舒,此奇经脉海乏气,少阴肾病何疑。淡苁蓉、甘枸杞、当归、牛膝、沙苑、茯苓。 某,阴阳二气不振,春初进八味,减桂之辛,益以味芍之酸,从阳引阴,兼以归脾守补其营,方得效验,兹当春升夏令,里虚藏聚未固,升泄主令,必加烦倦,古人谓寒则伤形,热则伤气,是当以益气为主,通摄下焦兼之,仿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法,非治病也,乃论体耳。夏季早服青囊斑龙丸方法。○鹿茸、鹿角霜、鹿角胶、赤白茯苓、熟地、苁蓉、补骨脂、五味子。晚服归脾,去木香,加枸杞子。 五氏,凡女科书,首篇必论调经,既嫁必究孕育,结 十载,未能得胎,病在至阴之脏,延及奇经八脉,述迟晨泄,心若摇漾,得食姑缓,肛疡久漏,都属下损。人叁、麋茸、紫石英、茯苓、当归、补骨脂、枣艾汤泛丸。 汪氏,女科首列调经,今经不调和,耳鸣心漾,汗出,畏恐神痹,两足皆冷兼浮肿,冬至节交,病甚於前,都因肝肾内怯,阳不交阴所至。薛氏加减八味丸,淡盐汤送三钱。万,诊脉数,左略大,右腰牵绊,足痿,五更盗汗即醒,有梦情欲则遗,自病半年,脊椎六七节骨形凸出,自述书斋坐卧受湿,若六淫致病,新邪自解,验色脉推病,是先天禀原怯,未经充旺,肝血肾精受戕,致奇经八脉中乏运之力,乃筋骨间病,内应精血之损伤也。 ○人叁(一钱)、鹿茸(二钱)、杞子(炒黑三钱)、当归(一钱)、舶茴香(炒黑一钱)、紫衣胡桃肉(二枚)、生雄羊内肾(二枚)。夫精血皆有形,以草木无情之物为补益,声气必不相应,桂附刚愎,气质雄烈,精血主脏,脏体属阴,刚则愈劫脂矣,至於丹溪虎潜法,潜阳坚阴,用知柏苦寒沈着,未通奇脉,余以柔剂阳药,通奇脉不滞,且血肉有情,栽培身内之精血,但王道无近功,多用自有益。 朱,辛温咸润,乃柔剂通药,谓肾恶燥也,服有小效,是劳伤肾真,而八脉皆以弛失职,议进升阳法(阳虚奇脉兼病)。鹿茸、苁蓉、归身、杞子、柏子仁、杜仲、菟丝子、沙苑。 范,父母弱症早丧,禀质不克充旺,年二十岁未娶,见病已是损怯,此寒热遇劳而发,即内经阳维脉衰,不司维续,护卫包举,下部无力,有形精血,不得充涵筋骨矣,且下元之损,必累八脉,此医药徒补无用。鹿茸、杞子、归身、巴戟、沙苑、茯苓、舶茴香、羊肉胶丸。 施,冲气贯胁上咽,形体日渐枯槁,此劳伤肝肾,而成损怯,由乎精气不生,厥气上逆耳,议以通阳摄阴,冀其渐引渐收,非见病治病之方法矣(阴阳并虚)。苁蓉、熟地、五味、枸杞、柏子霜、茯苓、桑椹子、砂仁、青盐、羊肉胶丸。 五,阳虚背寒肢冷,阴虚火升烦惊,宿病偏伤不复,总在虚损一门,镇摄之补宜商。早用薛氏八味丸,晚归脾,去 木香。 某,肝肾损伤,八脉无气,未老衰惫太着,姑议通阳守阴一法,俟明眼裁之。淡苁蓉、熟地炭、鹿角霜、五味子肉、柏子仁、茯苓。 五,摇精惊恐,肝肾脏阴大泄,阳不附和,阴中百脉之气,自足至巅,起自涌泉,以少阴之脉始此,欲使阴阳翕阖,譬诸招集溃散卒伍,所谓用药如用兵。熟地、枸杞、当归、五味、远志、龟版、鹿鞭、羊肉。 某,脉虚细,夜热晨寒,烦倦口渴,汗出,脏液已亏,当春气外泄,宗内经凡元气有伤,当与甘药之例,阴虚者用复脉汤。○炙甘草(七分)、人叁(一钱)、阿胶(二钱)、火麻仁(一钱)、生地(二钱)、麦冬(一钱)、桂枝(三分)、生白芍(一钱半)。 某,阴伤及阳,加以春夏大地阳气主泄,真无内聚,形神痿靡,大凡热必伤气,固气,正以迎夏至一阴来复。人叁、熟地、五味、炒山药、芡实、建莲。 张,脏阴久亏,八脉无力,是久损不复,况中 微痛,脐中动气,决非滋腻凉药可服,仿大建中之制,温养元真,壮其奇脉,为通纳方法。人叁、生於术、炙草、茯苓、熟地、淡苁蓉、归身、白芍、真浔桂、枸杞、五味,蜜丸服四钱。 许,善嗔食减无味,大便溏泻,三年久病,内伤何疑,但清内热,润肺理嗽,总是妨碍脾胃,思人身病损,必先阴阳致偏,是太阴脾脏日削,自然少阳胆木来悔,宗内经补脏通腑一法。四君子加桑叶炒丹皮。又,虚劳三年,形神大衰,食减无味,大便溏泻,寒起背肢,热从心炽,每咳必百脉动掣,间或胁肋攻触,种种见症,都是病深传遍,前议四君子汤,以养脾胃冲和,加入桑叶丹皮,和少阳木火,使土少侵,服已不应,想人身中二气致偏则病,今脉症乃损伤已极,草木焉得振顿,见病治病,谅无裨益,益气少灵,理从营议,食少滑泄,非滋腻所宜,暂用景岳理阴煎法,叁入镇逆固摄,若不胃苏知味,实难拟法。又,人叁、秋石、山药、茯苓、阿车胶丸。 张,汗多亡阳,是医人不知劳倦受寒,病兼内伤,但以风寒外感发散致误,淹淹半年,乃病伤不复,能食者以气血兼补。人叁、白术、茯苓、沙苑、苁蓉、归身、枸杞。 张,阴伤成劳,因减食便溏寒热,姑从中治者,以脾为营,胃主卫也。异功加五味子。吴,虚损至食减,腹痛,便溏,中宫後天为急,不必泥乎痰嗽缕治。异功散去术加炒白芍煨益智仁。 杨氏,背寒心热,胃弱少餐,经期仍至,此属上损(上损及胃)。生地、茯神、炒麦冬、生扁豆、生甘草。 仲,久嗽,神衰肉消,是劳倦内伤,医不分自上自下损伤,但以苦寒沈降,气泄汗淋,液耗夜热,胃口得苦伤残,食物从此顿减,老劳缠绵,讵能易安,用建中法。黄 建中汤去姜。又,照前方加五味子。又,平补足三阴法。人叁、炒山药、熟地、五味、女贞子、炒黑杞子。 时,脉细属脏阴之损,平素畏寒怯冷,少年阳气未得充长,夏令暴泻,是时令湿热,未必遽然虚损若此,今谷减形瘦,步履顿加喘息,劳怯显然,当理脾肾(下损及中)。早服加减八味丸,晚异功散。 某,由阴损及乎阳,寒热互起,当调营卫。叁 建中汤去姜糖。 某,入夏发泄主令,由下损以及中焦,减谷形衰,阴伤及阳,畏冷至下,春季进河车羊肉温养固髓方法,积损难充,不禁时令之泄越耳,古人减食久虚,必须胃药,晚进叁术膏,早用封固佐升阳法,长夏不复奈何。鹿茸(生研一两)、鹿角霜(一两)、熟地(二两)、生菟丝子(一两)、茯苓(一两)、韭子(二两)、补骨脂(胡桃蒸一两)、枸杞子(一两)、柏子霜(一两),蜜丸,早服四钱,叁汤送。叁述膏方,人叁四两,另用泉水熬,九蒸於术四两,另用泉水熬,各熬膏成以炭火厚掩乾灰,将药罐炖收至极老为度,每用膏二钱五分,开水化服。 李,劳怯,形色夺,肌肉消,食减便滑,兼痰呛喉痛,知医理者,再无清凉肺滋阴矣,病人述心事操持病加,显然内损,关系脏真,冬寒藏阳,人身之阳,升腾失交,收藏失司,岂见病治病肤浅之见识,据说食进逾时,必有痛泻,经言食至小肠变化,屈曲肠间有阻,当有诸矣,凡汤药气升,宜丸剂疏补,资生丸食後服(脾肾兼虚)。(晨服〔人叁、坎气、茯苓、黑壳建莲、五味、芡实、山药浆丸。 杨,发堕於少壮之年,能食不化,噫气,小溲淋浊,使粪渐细,少年脾肾损伤,宜暖下焦以醒中阳,济生丸三钱,开水送下。 陈,阴损於下,中焦运阳亦弱,见症少年损怯,先天不充,以後天维续,但食少难化,腻滞勿用,由阴损及阳,用双补丸。 某,久劳,食减,便溏不爽,气短促。异功加五味子。 五,脉如数,垂入尺泽,病起肝肾下损,延及脾胃,昔秦越人云,自下焦损伤,过中焦则难治,知有形精血难复,急培无形之气为旨,食少便溏,与钱氏异功散。 蔡,久嗽气浮,至於减食泄泻,显然元气损伤,若清降消痰,益损真气,大旨培脾胃以资运纳,暖肾脏以助冬藏,不失带病延年之算,异功散兼服。熟地炭、茯神、炒黑枸杞、五味、建莲肉、炒黑远志、山药粉丸,早上服。 叶,病损不复,八脉空虚,不时寒热,间或便溏,虽步履饮食如常,周身气机,尚未得雍和,倘调摄失慎,虑其反覆,前丸药仍进,煎方宗脾肾双补法。人叁(一钱)、茯苓(三钱)、广皮(一钱)、炒沙苑(一钱)、益智仁(煨研一钱)、炒菟丝饼(二钱)。 华,劳损,加以烦劳,肉消形脱,潮热不息,胃倒泄泻,冲气上攻,则呕,当此发泄主令,难望久延(胃虚呕泻)。人叁、诃子皮、赤石脂、蒸熟乌梅肉、新会皮、炒白粳米。吕,冲年久坐诵读,五志之阳多升,咽乾内热,真阴未能自旺於本宫,诊脉寸口动数,怕有见红之虑,此甘寒缓热为稳,不致胃枯耳(阴虚阳浮兼胃阴虚)。生地、天冬、女贞、茯神、炙草、糯稻根须。 杜,阴精久损,投以填纳温润,入夏至晚火升,食物少减,仍属阴亏,但夏三月,必佐胃药。叁须、麦冬、五味、茯神、建莲、芡实。 许,脉左坚,上下直行,精损,热自升降。细生地、玄叁心、女贞、川斛、糯稻根须。又,甜北沙叁、天冬、炒麦冬、茯神、阿胶、秋石。又,人叁、麦冬、生甘草、扁豆。胡,补三阴脏阴,是迎夏至生阴,而晕逆欲呕吐痰,全是厥阳犯胃上巅,必静养可制阳光之动,久损重虚,用甘缓方法。金匮麦门冬汤去年夏。 王,春半寐则盗汗,阴虚,当春阳发泄,胃口弱极,六黄苦味未宜,用甘酸化阴法。人叁、熟地、五味、炙草、湖莲、茯神。 某,诵读身静心动,最易耗气损营,心脾偏多,不时神烦心悸,头眩 闷,故有自来也,调养溉灌营阴,俾阳不升越,恐扰动络血耳(营虚)。○淮小麦(三钱)、南枣肉(一枚)、炒白芍(一钱)、柏子仁(一钱半)、茯神(三钱)、炙草(四分)。 某,脉弦,胁痛引及背部,食减,此属营损传劳。桂枝木(四分)、生白芍(一钱半)、炙草(四分)、归身(一钱半)、茯神(三钱)、生牡蛎(三钱)、煨姜(一钱)、南枣(三钱)。某,脉 ,不嗜食,腰酸无力,咳烦劳,营虚所致。当归、生白芍、桂枝木、茯苓、炙草、饴糖、煨姜、南枣。 汪,脉左小右虚,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呕,食减不甘,此胃阳已弱,卫气不得拥护,时作微寒微热之状,小便短赤,大便微溏,非实邪矣,当建立中气以维营卫,东垣云,骨为卫之本,营乃脾之源,偏热偏寒,犹非正治。人叁、归身(米拌炒)、桂枝木、白芍(炒焦)、南枣。 陆,劳伤阳气,不肯复元,秋冬之交,余宗东垣甘温为法,原得小效,众楚交咻柴葛枳朴是饵,二气散越,交纽失固,闪气疼痛, 中痞结,皆清阳凋丧,无攻痛成法,唯以和补,使营卫之行,冀其少缓神而已。人叁、当归、炒白芍、桂心、炙草、茯神。又,右脉濡,来去涩,辛甘化阳,用大建中汤。人叁、桂心、归身、川椒、茯苓、炙草、白芍、饴糖、南枣。 汪,劳倦阳伤,形寒骨热,脉来小弱,非有质滞着,与和营方。当归、酒炒白芍、炙草、广皮、煨姜、大枣。 程,脉左甚倍右,病君相上亢莫制,都因操持劳思所伤,若不山林静养,日药不能却病(劳伤心神)。鲜生地、玄叁心、天冬、丹叁、茯神、鲜莲肉。 颜,操持思虑,心营受病,加以劳力泄气,痰带血出,脉形虚小,右部带弦,议用归脾汤,减桂圆、木香、白术,加炒白芍,炒麦冬。又,劳心营液既耗,气分之热自灼,手足心热,咽乾烦渴,多是精液之损,非有馀客热,前议归脾加减,乃子母同治法,今以滋清制亢之剂,理心之用,以复五液。人叁、生地、天冬、麦冬、丹叁、茯神、灯心、竹叶心。 某,神伤精败,心肾不交,上下交损,当治其中(中虚)。叁术膏米饮汤调送。 华,春深地气升,阳气动,有奔驰饥饱,即是劳伤,内经劳者温之,夫劳则形体震动,阳气先伤,此温字,乃温养之义,非温热竞进之谓,劳伤久不复元为损,内经有损者益之之文,益者,补益也,凡补药气皆温,味皆甘,培生生初阳,是劳损主治法则,春病入秋不愈,议从中治,据述晨起未纳水谷,其 必甚,胃药坐镇中宫为宜。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 徐,虚损四年,肛疡成漏,食物已减什三,形瘦色黄,当以甘温培中固下,断断不可清热理嗽。人叁、茯苓、山药、炙草、芡实、莲肉。 某,积劳,神困食减,五心热,汗出,是元气虚,阴火盛,宜补中。生脉四君子汤。杨,内损,阴及阳分,为劳怯,胃弱少纳,当以建中汤加人叁。 朱,既暮身热,汗出早凉,乃任劳办事,食减半,色脉形肉不足,病属内损劳怯。人叁小建中汤。 杨,知饥减食,外寒忽热,久病行走喘促,坐卧稍安,此劳伤不复,议从中以益营卫。九蒸冬术、炙甘草、煨姜、南枣。 汪,此劳力伤阳之劳,非酒色伤阳之劳也,胃口消惫,生气日夺,岂治嗽药可以奏功。黄 建中汤去姜。 仲,久劳内损,初春已有汗出,入夏食减,皆身中不耐大气泄越,右脉空大色痿黄,衰极难复,无却病方法,议封固一法。人叁、黄 、熟於术、五味。 严,脉小右弦,久嗽晡热,着左眠稍适,二气已偏,即是损怯,无逐邪方法,清泄莫进,当与甘缓。黄 建中去姜。又,建中法颇安,理必益气以止寒热。人叁、黄 、焦术、炙草、归身、广皮白、煨升麻、煨柴胡。 王,脉大而空,亡血失精,午食不运,入暮反胀,阴伤已及阳位,缠绵反覆至矣。归芍异功散。 刘女年十六,天癸不至,颈项瘿痰,入夏寒热咳嗽,乃先天禀薄,生气不来,夏令发泄致病,真气不肯收藏,病属劳怯,不治。戊己汤去白术。 某,阳伤背寒,胃伤谷减。小建中汤。 某,畏风面冷,卫外阳微,叁 建中去姜加茯神。 华,此劳怯损伤不复之病,已经食减,便溏,欲呕,腹痛,二气交伤,然後天为急,舍仲景建中法,都是盲医矣。建中汤去糖加人叁。 尹,中年衰颓,身动喘嗽,脉细无神,食减过半,乃下元不主纳气,五液蒸变粘涎,未老先衰,即是劳病(肾气不纳)。人叁、坎兲紫衣胡桃、炒菟丝子、茯苓、五味、炒砂仁、山药浆丸。 金,寤则心悸,步履如临险阻,子後冲气上逆,此皆高年下焦空虚,肾气不纳所致。八味丸三钱,先服四日。淡苁蓉(一两)、河车胶(一具)、紫石英(二两)、小茴(五钱)、杞子(三两)、胡桃肉(二两)、牛膝(一两)、五味(一两)、茯苓(二两)、沙苑(一两半)、补骨脂(一两)、桑椹子(二两)、红枣肉丸。 王,久客劳伤,气分痹阻,则上焦清空诸窍不利,初病在气,久则入血,身痛目黄,食减形瘦,由病患及乎元虚,攻补未能除病,思人身左升属肝,右降属肺,当两和气血,使升降得宜,若再延挨,必瘀滞日甚,结为腑聚矣(气血滞升降阻)。旋覆花汤加桃仁归须蒌皮。 郁氏失血咳嗽,继而暮热不止,经水仍来,六七年已不孕育,乃肝肾冲任皆损,二气不交,延为劳怯,治以摄固,包举其泄越(肝肾冲任皆虚)。鲜河车胶、黄柏、熟地、淡苁蓉、五味、茯神、蜜丸。 屠,劳力伤阳,延三年,损伤延及中宫,状如反胃,诸气欹斜,交会失序,遂有寒热,脱力损伤脾胃,牛属坤土,当以霞天膏(劳力伤脾胃)。 朱,奔走之劳,最伤阳气,能食不充肌肤,四肢常自寒冷,乃经脉之气,不得贯串於四末,有童损之忧(劳动伤经脉)。苁蓉(二两)、当归(二两)、杞子(一两)、茯苓(二两)、川芎(五钱)、沙苑(五钱)、黄鳝一条为丸。 邢,努力伤,身痛无力。归桂枝汤去姜加五加皮。虚损之症,经义最详,其名不一,考内经论五脏之损,治各不同,越人有上损从阳,下损从阴之议,其於 砭所莫治者,调以甘药,金匮遵之而立建中汤,急建其中气,俾饮食增而津血旺,以致充血生精,而复其真元之不足,但用稼穑作甘之本味,而酸辛咸苦在所不用,盖舍此别无良法可医,然但能治上焦阳分之损,不足以培下焦真阴之本也,赖先生吊伸三才,固本,天真,大造,桂枝龙骨牡蛎,复脉等汤,以及固摄诸方,平补足三阴法,为兼治五脏一切之虚,而大开後人聋聩,可为损症之一助也,夫金匮又云,男子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夫脉大为气分泄越,思虑郁结,心脾营损於上中,而营分萎顿,是归脾,建中,养营,四君,五味,异功等汤之所宜也,脉极虚亦为劳,为精血内夺,肝肾阴不自立,是六味,八味,天真,大造,三才,固本,复脉等汤,以及平补足三阴,固摄诸法所宜也,然仲景以後,英贤辈出,岂无阐扬幽隐之人,而先生以上,又岂无高明好学之辈,然欲舍仲景先生之法,而能治虚劳者,不少概见,即如东丹溪辈,素称前代名医,其於损不肯复者每以叁术为主,有用及数斤者,其意谓有形精血难复,急培无形之气为要旨,亦即仲景建中诸汤,而扩充者也,又厥後张景岳以命门阴分不足,是为阴中之阴虚,以左归饮,左归丸为主,命门阳分不足者,为阴中之阳虚,以右归饮,右归丸为主,亦不外先生所用三才,固本,天真,大造等汤,以及平补足三阴,固摄诸法,而又别无所见也,故後人称仲景先生善治虚劳者,得其旨矣(邹滋九)。 久虚不复谓之损,损极不复谓之劳,此虚劳损三者,相继而成也,叁其致病之由,原非一种,所现之候,难以缕析,大凡因烦劳伤气者,先生用治上治中,所以有甘凉补肺胃之清津,柔剂养心脾之营液,或甘温气味,建立中宫,不使二气日偏,营卫得循行之义,又因纵欲伤精者,当治下而兼治八脉,又须知填补精血精气之分,益火滋阴之异,或静摄任阴,温理奇阳之妙处,若因他症失调,蔓延而致者,当认明原委,随其机势而调之,揣先生之用意,以分其体质之阴阳为要领,上中下见症为着想,传变至先後天为生死断诀,若逐节推求,一一有根 可考,非泛泛然而凑用几味补药,漫言为治也(邵新甫)。 徐评,此老治虚劳之法,不外清肺养胃滋肾,唯无大害,而毫无意义,轻者可愈,重者病日增而已,至其所遵仲景之法,又大失先贤本旨,当时仲景之所谓虚劳者,乃虚寒之症,故其脉浮大芤迟,又方中用饴糖,乃因腹中痛而设,今日之所谓虚劳,乃阴竭而浮火上炎,脉皆细数,与建中汤正相反,乃亦以此为治,此所谓耳食之学也,余曾目睹此老治阴虚火升之人,与建中而变喉痹血冒者,不下数人,当时此老竟不悟也,故附记于此。 新校本临指南医案卷二 咳嗽 某,寒伤卫阳,咳痰(寒)。川桂枝(五分)、杏仁(三钱)、苡仁(三钱)、炙草(四分)、生姜(一钱)、大枣(二枚)。 某,劳伤阳气,形寒咳嗽。桂枝汤加杏仁。 某,寒热咳嗽,当以辛温治之。桂枝汤去芍加杏仁。 某,形寒,咳嗽,头痛,口渴。桂枝汤去芍加杏仁花粉。 某,咳嗽寒热。杏仁(三钱)、嫩苏梗(一钱)、桔梗(一钱)、桑皮(一钱)、象贝母(一钱)、生甘草(三分)。 王,脉沉细,形寒咳。桂枝(一钱)、杏仁(三钱)、苡仁(三钱)、炙草(五分)、生姜(一钱)、大枣(二枚)。 吴,咳嗽,声音渐窒,诊脉右寸独坚,此寒热客气,包裹肺俞,郁则热,先以麻杏石甘汤(寒包热)。又,苇茎汤。 徐,疟属外邪,疟止声音不扬,必是留邪干於肺系,故咳嗽不已,纳食起居如常,中下无病,但以搜逐上焦,勿令邪结,可望病已。麻黄、杏仁、生甘草、射干、苡仁。某,风邪阻於肺卫,咳嗽面浮,当辛散之。麻黄(先煎去沫五分)、杏仁(三钱)、生甘草(三分)、生石膏(三钱)。 某,风袭肺卫,咳嗽鼻塞,当以辛凉解散(风)。杏仁、嫩苏梗、桑皮、象贝、桔梗、苡仁。 某女,风热上痹,痰多咳嗽。杏仁、嫩苏梗、橘红、桑叶、白沙叁、通草。 夏,风郁,咳不止。薄荷、前胡、杏仁、桔梗、橘红、桑皮、连翘、枳壳。 方,烦劳卫? A风邪上受,痰气交阻,清窍失和,鼻塞音低,咳嗽甚,皆是肺病,辛以散邪,佐微苦以降气为治(风邪阻窍)。杏仁、苏梗、辛荑、牛蒡子、苡仁、橘红、桔梗、枳壳。 项,风温,脉虚,嗽(风温)。桑叶、薄荷、杏仁、象贝、大沙叁、连翘。 沈,脉右搏数,风温呛咳。桑叶、杏仁、象贝、苡仁、瓜蒌皮、白沙叁。 某女,风温发热,咳。薄荷、连翘、杏仁、桑皮、地骨皮、木通、黄芩、炒查。 某十岁,头胀,咳嗽,此风温上侵所致。连翘(一钱半)、薄荷(七分)、杏仁(一钱半)、桔梗(一钱)、生甘草(三分)、象贝(一钱〔 某,风温上受,咳嗽,失音咽痛。杏仁、薄荷、连翘、桔梗、生甘草、射干。 邱,向来阳气不充,得温补每每奏效,近因劳烦,令阳气弛张,致风温过肺卫以扰心营,欲咳心中先痒,痰中偶带血点不必过投沉降清散,以辛甘凉理上燥,清络热,蔬食安闲,旬日可安(风温化燥)。冬桑叶、玉竹、大沙叁、甜杏仁、生甘草、苡仁、糯米汤煎。 宋,脉右浮数,风温干肺化燥,喉间痒,咳不爽,用辛甘凉润剂。桑叶、玉竹、大沙叁、甜杏仁、生甘草、糯米汤煎。 某,积劳更受风温,咽乾热咳,形脉不充,与甘缓柔方。桑叶(一钱)、玉竹(五钱)、南沙叁(一钱)、生甘草(五分)、甜水梨皮(二两)。又,风邪郁蒸化燥,发热後,咳嗽口乾喉痒,先进清肺。杏仁、花粉、苏子、象贝、山栀、橘红。 薛,风热咳,经月不止。○活水芦根、桑叶、大沙叁、生苡仁、地骨皮、象贝、滑石、橘红。 某,风温客邪化热,劫烁胃津,喉间燥痒,呛咳,用清养胃阴,是土旺生金意(风温化燥伤胃阴)。金匮麦门冬汤。 陆,阴虚体质,风温咳嗽,苦辛开泄肺气加病,今舌咽乾燥,思得凉饮,药劫胃津,无以上供,先以甘凉,令其胃喜,仿经义虚则补其母。桑叶、玉竹、生甘草、麦冬(元米炒)、白沙叁、蔗浆。 某,外受风温郁遏,内因肝胆阳升莫制,斯皆肺失清肃,咳痰不解,经月来,犹觉气壅不降,进食颇少,大便不爽,津液久已乏上供,腑中之气,亦不宣畅,议养胃阴以杜阳逆,不得泛泛治咳。麦冬、沙叁、玉竹、生白芍、扁豆、茯苓。 某,温邪外袭,咳嗽头胀,当清上焦(温邪)。杏仁、桑皮、桔梗、象贝、通草、芦根。某,咳嗽痰黄,咽喉不利,此温邪上侵,肺气不清故耳。桑叶、川贝母、白沙叁、杏仁、兜铃、鲜枇杷叶。 某,阴亏,挟受温邪,咳嗽头胀,当以轻药。桑叶、杏仁、川贝、白沙叁、生甘草、甜水梨皮。 某,脉细数,咳嗽痰黄,咽痛,当清温邪。桑叶、杏仁、川贝、苡仁、兜铃、鲜芦根。又,照前方加白沙叁冬瓜子。 某,脉右弦大,咳嗽痰多黄,此属温邪上伏之故。桑叶、杏仁、白沙叁、南花粉、兜铃、甜水梨肉。 王,脉小数,能食,乾咳暮甚,冬藏失纳,水亏温伏,防其失血,用复脉法。复脉汤去叁姜桂。 张,冬季温邪咳嗽,是水亏热气内侵,交惊蛰节嗽减,用六味加阿胶麦冬秋石金水同治,是泻阳益阴方法,为调体治病兼方,近旬日前,咳嗽复作,纳食不甘,询知夜坐劳形,当暮春地气主升,夜坐达旦,身中阳气,亦有升无降,最有失血之虞,况体丰肌柔,气易泄越,当暂停诵读,数日可愈。桑叶、甜杏仁、大沙叁、生甘草、玉竹、青蔗浆。 杨,形瘦色苍,体质偏热,而五液不充,冬月温暖,真气少藏,其少阴肾脏,先已习习风生,乃阳动之化,不以育阴驱热以却温气,泛泛乎辛散,为暴感风寒之治,过辛泄肺,肺气散,斯咳不已苦味沉降,胃口戕,而肾关伤,致食减气怯,行动数武,气欲喘急,封藏纳固之司渐失,内损显然,非见病攻病矣,静养百日,犹冀其安(阴虚感温邪)。麦冬(米拌炒)、甜沙叁、生甘草、南枣肉,冲入青蔗浆一杯。 王,气分热炽,头胀痰嗽(气分热)。连翘、石膏、杏仁、郁金、薄荷、山栀。又,照前方去山栀加蒌皮桔梗。 范,脉左弱,右寸独搏,久咳音嘶,寐则成噎阻咽,平昔嗜饮,胃热遗肺,酒客忌甜,微苦微辛之属,能开上痹。○山栀、香淡豉、杏仁、栝蒌皮、郁金、石膏。 林氏,宿病营卫两虚,兹当燥气上犯,暴凉外侮,气馁卫怯,肺先受邪,脉浮数,咳喘欲呕,上热下冷,宜先清化上气,有取微辛微苦之属。桑叶、杏仁、苏梗、山栀、象贝、苡仁,糯米汤煎。 王十岁,嗽缓,潮热,稚年阴亏,气热所致。地骨皮(三钱)、青蒿(一钱)、知母(一钱)、生甘草(三分)、南沙叁(一钱)、川斛(三钱)。 某,嗽已百日,脉右数大,从夏季伏暑内郁,治在气分。桑叶、生甘草、石膏、苡仁、杏仁、苏梗。 史,湿郁温邪,总是阻遏肺气,呕咳 痞,即病形篇中,诸呕喘满,皆属於肺,不明口鼻受侵阻气之理,清中疏导,乃过病所,伐其无病之地矣(热郁成毒)。鲜枇杷叶、杏仁、象贝、黑山栀、兜铃、马勃。又,轻浮苦辛治肺,咳呛颇减,咽痛红肿,皆邪窒既久,壅而成毒,嗌乾不喜饮,舌色淡不红,仍清气分,佐以解毒。鸡子白、麦冬、大沙叁、金银花、 豆皮、蔗浆。 陆,秋暑燥气上受,先干於肺,令人咳热,此为清邪中上,当以辛凉清润,不可表汗,以伤津液(暑)。青竹叶、连翘、花粉、杏仁、象贝、六一散。又,脉右大,瘅热无寒,暑郁在肺,当清气热,佐以宣通营卫。桂枝白虎汤加麦冬。又,热止,脉右数,咳不已。知母、生甘草、麦冬、沙叁、炒川贝、竹叶。 汪女,暑热入肺为咳。花粉、六一散、杏仁、橘红、大沙叁、黑山栀皮。 某,咳嗽,头胀口渴,此暑风袭於肺卫(暑风)。杏仁(三钱)、香薷(五分)、桔梗(一钱)、桑皮(一钱)、飞滑石(三钱)、丝瓜叶(三钱)。 倪,两寸脉皆大,冷热上受,咳嗽无痰,是为清邪中上,从暑风法。竹叶、蒌皮、橘红、滑石、杏仁、沙叁。 潘氏,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是病不独在肺矣,况乎咳甚呕吐涎沫,喉痒咽痛,致咳之由,必冲脉之伤,犯胃扰肺,气蒸薰灼,凄凄燥痒,咳不能忍,近日昼暖夜凉,秋暑风,潮热溏泄,客气加临,营卫不和,经阻有诸,但食姜气味过辛致病,辛则泄肺气助肝之用,医者知此理否耶,夫诊脉右弦数,微寒热,渴饮,拟从温治上焦气分,以表暑风之邪。用桂枝白虎汤。 王三岁,暑风入肺, 热咳嗽,防惊。益元散、黄芩、竹叶、花粉、苡仁、地骨皮。张,形瘦脉数,骤凉暮热,肺失和为咳,小暑後得之,亦由时令暑湿之气,轻则治上,大忌发散(暑湿)。大竹叶、飞滑石、杏仁、花粉、桑叶、生甘草。 某,咳嗽喉痛,溺涩。西瓜翠衣(三钱)、杏仁(三钱)、六一散(三钱)、桔梗(一钱)、通草(一钱半)、桑叶(一钱)、川贝(一钱半)、连翘(一钱半)。 曹,水谷不运,湿聚气阻,先见喘咳,必延蔓肿胀,治在气分(湿)。杏仁、厚朴、苡仁、广皮白、苏梗、白通草。 陆,湿必化热薰蒸为嗽,气隧未清,纳谷不旺,必薄味静养,壮盛不玫延损(湿热)。飞滑石、南花粉、象贝、苡仁、 豆皮、通草。 某,渴饮咳甚,大便不爽。石膏、花粉、通草、紫苑、木防己、杏仁、苡仁。 某,雨湿,寒热汗出,痰多咳嗽,大小便不爽,胸 不饥,脐左窒塞(湿痰阻气)。○杏仁、莱菔子、白芥子、苏子、郁金、蒌皮、通草、橘红。 朱,中虚少运,湿痰多阻气分,咳嗽舌白。炒半夏、茯苓、桂枝木、炙草、苡仁。 冯,脉右弦大而缓,形瘦目黄,久嗽声嘶而浊,水谷气蕴之湿,再加时序之湿热,壅阻气分,咳不能已,久成老年痰火咳嗽,无性命之忧,有终年之累(湿热痰火)。芦根、马勃、苡仁、浙茯苓、川斛、通草。 陈,秋燥,痰嗽气促(燥)。桑叶、玉竹、沙叁、嘉定花粉、苡仁、甘草、蔗浆。又,用清燥法。桑叶、玉竹、沙叁、苡仁、甘草、石膏、杏仁。 施,脉沉弦为饮,近加秋燥,上咳气逆,中焦似痞,姑以辛泄凉剂,暂解上燥。栝蒌皮、郁金、香豉、杏仁、苡仁、橘红、北沙叁、山栀。 胡,脉右劲,因疥疮,频以热汤沐浴,卫疏易伤冷热,皮毛内应乎肺,咳嗽塞痰多,久则食不甘,便燥结,胃津日耗,不司供肺,况秋冬天降燥气上加,渐至老年痰火之象,此清气热以润燥,理势宜然,倘畏虚日投滞补,益就枯燥矣。霜桑叶、甜杏仁、麦冬、玉竹、白沙叁、天花粉、甘蔗浆、甜梨汁、熬膏。 某,脉弦,胸膈痹痛,咳嗽头胀,此燥气上侵,肺气不宣使然,当用轻药,以清上焦。枇杷叶、桑叶、川贝、杏仁、冬瓜子、桔梗。 某,舌白咳嗽,耳胀口乾,此燥热上郁,肺气不宣使然,当用辛凉,宜薄滋味。鲜荷叶(二钱)、连翘壳(一钱半)、大杏仁(三钱)、白沙叁(一钱)、飞滑石(三钱)、冬桑叶(一钱)。 某,邪烁肺阴,咳嗽咽痛,晡甚。玉竹、南沙叁、冬桑叶、川斛、元叁、青蔗浆。 某,鼻渊三载,药投辛散,如水投石,未能却除辛辣炙咉? A近复咳嗽音嘶,燥气上逼肺卫使然。杏仁、连翘、象贝、白沙叁、桑皮、兜铃。 僧,脉右寸独大,气分咳,有一月。桑叶、杏仁、玉竹、苡仁、沙叁、茯苓、糯米汤煎。 某,脉右大,寤咳寐安,病在气分。桑叶、川贝、知母、地骨皮、梨汁、蔗浆,熬膏。 朱女,肝阴虚,燥气上薄,咳嗽夜热。桑叶、白沙叁、杏仁、橘红、花粉、地骨皮,糯米汤煎。 陆女,燥风外侵,肺卫不宣,咳嗽痰多,不时身热,当用轻药,以清上焦。桑叶、杏仁、花粉、大沙叁、川贝、 豆皮。 戎,咽阻咳呛,两月来声音渐低,按脉右坚,是冷热伤肺。生鸡子白、桑叶、玉竹、生甘草、甜梨皮。 某,燥热内伏,发热,咳嗽口渴。桑叶、杏仁、白沙叁、连翘、囫囵滑石、鲜芦根。费,久疟伤阴,冬季温舒,阳不潜藏,春木升举,阳更泄越,入暮寒热,晨汗始解,而头痛口渴咳嗽,阴液损伤,阳愈炽,冬春温邪,最忌发散,谓非暴感,汗则重劫阴伤,迫成虚劳一途,况有汗不痊,岂是表病,诊得色消肉烁,脉独气口空搏,与脉左大属外感有别,更是见咳不已,谬为肺热,徒取清寒消痰降气之属,必致胃损变重,尝考圣训,仲景云凡元气已伤,而病不愈者,当与甘药,则知理阳气,当推建中,顾阴,须投复脉,乃邪少虚多之治法,但幼科未读其书,焉得心究是理,然乎否乎。炙甘草、鲜生地、麦冬、火麻仁、阿胶、生白芍、青蔗浆。又,由阴伤及胃,痿黄食少餐,法当补养胃阴,虚则补母之治也,见咳治肺,生气日惫矣。金匮麦门冬汤。 某, 痹咳嗽。鲜枇杷叶(三钱)、叭哒杏仁(三钱)、桔梗(一钱)、川贝(二钱)、冬瓜子(三钱)、蜜炙橘红(一钱)。 周,秋燥从天而降,肾液无以上承,咳嗽吸不肯通,大便三四日一更衣,脉见细小,议治在脏阴。牛乳、紫衣胡桃、生白蜜、姜汁。 吴,久嗽因劳乏致伤,络血易瘀,长夜热灼,议养胃阴(胃阴虚)。北沙叁、黄 皮、炒麦冬、生甘草、炒粳米、南枣。 某,喉痹咳呛,脉右大而长。生扁豆、麦冬、北沙叁、川斛、青蔗浆。 毛,上年夏秋病伤,冬季不得复元,是春令地气阳升,寒热咳嗽,乃阴弱体质,不耐升泄所致,徒谓风伤,是不知阴阳之义。北叁、炒麦冬、炙甘草、白粳米、南枣。 某,病後咳呛,当清养肺胃之阴。生扁豆、麦冬、玉竹、炒黄川贝、川斛、白粳米汤煎。 徐,形寒畏风冷,食减久嗽,是卫外二气已怯,内应乎胃,阳脉不用,用药莫偏治寒热,以甘药调,宗仲景麦门冬汤法。 张,入夏嗽缓,神倦食减,渴饮,此温邪延久,津液受伤,夏令暴暖泄气,胃汁暗亏,筋骨不束,两足酸痛,法以甘缓,益胃中之阴,仿金匮麦门冬汤制膏。叁须(二两)、北沙叁(一两)、生甘草(五钱)、生扁豆(二两)、麦冬(二两)、南枣(二两),熬膏。 汤,脉左坚数促,冬温咳嗽,是水亏热升,治不中 ,胃阴受伤,秽浊气味,直上咽喉,清肺冀缓其嗽,亦致气泄,而嗽仍未罢,先议甘凉益胃阴以制龙相,胃阴自立,可商填下。生扁豆、米炒麦冬、北沙叁、生甘草、冬桑叶、青蔗浆水。 钱氏,脉右数,咳两月,中乾,鼻气热早暮甚,此右降不及,胃津虚,厥阳来扰。金匮麦门冬汤去半夏加北沙叁。 某,咳早甚,属胃虚。生扁豆、炒麦冬、大沙叁、苡仁、橘红。 陈,秋冬形体日损,咳嗽吐痰,诊脉两寸促数,大便通而不爽,此有年烦劳动阳,不得天地收藏之令,日就其消,乃虚症也,因少纳衰,未可重进滋腻,议用甘味养胃阴一法。金匮麦门冬汤。 钱,久咳三年,痰多食少,身动必息鸣如喘,诊脉左搏数右小数,自觉内火燔燎,乃五液内耗,阳少制伏,非实火也,常以琼玉膏滋水益气,暂用汤药,总以勿损胃为上,治嗽肺药,谅无益於体病。北沙叁、白扁豆、炒麦冬、茯神、川石斛、花粉。 范氏,两寸脉大,咳甚, 闷头胀,耳鼻窍闭,此少阳郁热,上逆犯肺,肺燥喉痒,先拟解木火之郁(胆火犯肺)。○羚羊角、连翘、栀皮、薄荷梗、苦丁茶、杏仁、蒌皮、菊花叶。 陆妪,脉小久咳,背寒骨热,知饥不食,厌恶食物气味,此夏思悒郁,皆属内损,阅方药,都以清寒治肺不应,议益土泄木法(郁火伤胃)。炙甘草、茯神、冬桑叶、炒丹皮、炒白芍、南枣。 尤氏,寡居烦劳,脉右搏左涩,气燥在上,血液暗亏,由思郁致五志烦煎,固非温热补涩之症,晨咳吐涎,姑从胃治,以血海亦隶阳明耳。生白扁豆、玉竹、大沙叁、茯神、经霜桑叶、苡仁,用白糯米半升,淘滤清入滚水泡一沸,取清汤煎药。又,本虚在下,情怀悒郁,则五志之阳,上薰为咳,固非实火,但久郁必气结血涸,延成乾血劳病,经候涩少愆期,已属明徵,当培肝肾之阴以治本,清养肺胃气热以理标,刚热之补畏其劫阴,非法也。生扁豆(一两)、北沙叁(三钱)、茯神(三钱)、炙草(五分)、南枣肉(三钱),(丸方〔熟地(砂仁末拌炒四两)、鹿角霜(另研一两)、当归(小茴香拌炒二两)、淮牛膝(盐水炒炭二两)、云茯苓(二两)、紫石英(醋煅水飞一两)、青盐(五钱),另熬生羊肉胶和丸,早服四钱,开水送。 章,自服八味鹿角胶以温补,反咳嗽吐痰,形瘦减食,皆一偏之害,宜清营热,勿事苦寒(营热)。鲜生地、麦冬、元叁心、甘草、苦百合、竹叶心。 某,脉数,冲气咳逆,当用摄纳肾阴,滋养柔金,为金水同治之法(劳嗽)。熟地(四钱)、白扁豆(五钱)、北沙叁(三钱)、麦冬(二钱)、川斛(三钱)、茯神(三钱)。 王,脉左尺坚,久嗽失音,入夏见红,天明咳甚,而纳谷减损,此劳损之症,急宜静养者。麦冬、大沙叁、玉竹、川斛、生白扁豆、鸡子白。 某,久嗽,咽痛,入暮形寒,虽属阴亏,形痿脉 ,未宜夯补。麦冬、南沙叁、川斛、生甘草、糯稻根须。 某,气急,咳频欲呕,下午火升,此上有燥热,下焦阴亏也。早都气丸,晚威喜丸。 张,今年春季时疫,大半皆有咳咽喉之患,乃邪自上干,肺气先伤耳,近日身动气喘,声音渐不扬,着左眠卧,左胁上有牵掣之状,此肝肾阴亏,冲气上触,冬藏失司,渐有侧眠音哑至矣,劳伤致损,非清邪治咳之病。六味丸加阳秋石阿胶麦冬,蜜丸。 顾,真阴不旺,先後天皆亏,以填精实下为主,若清热冀图治嗽,必胃损减谷。熟地、萸肉、山药、茯苓、湖莲、芡实、五味、人乳粉、金樱膏丸。 汤,脉左弱右搏,久有虚损,交春不复,夜卧着枕,气冲咳甚,即行走亦气短喘促,此乃下元根蒂已薄,冬藏不固,春升生气浅少,急当固纳摄下,世俗每以辛凉理嗽,每致不救矣。水制熟地、五味、湖莲、芡实、茯神、青盐、羊内肾。 某,气冲咳逆,行动头胀,下体自汗。都气丸。 乐,热病两三反覆,真阴必伤,当戌亥时厥昏汗出者,乃虚阳上冒肝肾根蒂不牢,冲脉震动,则诸脉俱逆,阳泄为汗耳,此咳嗽乃下焦阴不上承,非肺病也,急当收摄固纳,阅医苏子钩藤,皆泄气锋芒之药,施於阴阳两损之体,最宜斟酌。都气加青铅。 宋,吸气息音,行动气喘,此咳嗽是肾虚气不收摄,形寒怯冷,护卫阳微,肾气丸颇通,形气不足,加人叁河车。 王,气急嗽逆,足冷,当用摄纳水中藏火法。薛氏加减八味丸三钱,淡盐汤送下。 郭,形瘦,脉垂尺泽,久嗽呕逆,半年不愈,是肾虚厥气上干,医药清寒治肺者不少,误人匪浅。坎兲人乳粉、杞子、五味、胡桃肉、茯神、巴戟肉、萸肉、山药浆丸。 某,冬季咳嗽吐痰,渐至卧则气冲,喘急起坐,今三载矣,经以肺肾为俯仰之脏,是肺主出气,肾主纳气,老年患此,按脉右弦左沉,为肾气不收主治,不必因痔患而畏辛热。肾气丸去牛膝肉桂加沉香蜜丸。 张,冬季喘嗽,似属外因,表散沓进,反致失音,不得着枕卧眠,今戌亥时浊阴上甘而喘急气逆为甚,仍议引导纳气归肾。六味子加附子车前补骨脂胡桃沉香。 朱,虚劳,食减便泻,已无清肺治嗽之法,必使胃口旺,冀其久延,此非药饵可效之病。人叁(秋石泡汤拌烘)、茯神、山药、建莲、芡实、苡仁、诃子皮,用糯稻根须煎汤,煎药。 沈,劳嗽食减便泻,汗出,阴损已及阳腑,中宜扶胃,下固肾阴为治,大忌清肺寒凉,希冀治嗽。熟地、熟冬术、五味、芡实、湖莲、山药。 某,气弱,久嗽痰多,午前为甚。早服都气丸三钱,午服异功散。 某,久咳,损及中州,脾失输化,食减神倦,肺无所资,至咳不已,诊得两手脉弦细数,精气内损,非泛常治咳消痰所可投。熟地、阿胶、燕窝、海叁、天冬、茯苓、紫石英、紫衣胡桃肉。 孙,脉搏大,阳不下伏,咳频喉痹,暮夜为甚,先从上治(阴虚火炎)。生鸡子白、生扁豆皮、玉竹、白沙叁、麦冬、地骨皮。 周,脉来虚芤,形色衰夺,久患漏疡,阴不固摄,经营劳动,阳气再伤,冬月客邪致咳,都是本体先虚,春深入夏,天地气泄,身中无藏,日加委顿,理固当然,此岂治咳治血者,议补三阴脏阴方法。人叁(秋石汤拌)、熟地、麦冬、扁豆、茯神、白粳米。 施氏,脉细数,乾咳咽燥,脊酸痿弱,此本病欲损。阿胶、鸡子黄、北沙叁、麦冬、茯神、小黑稆豆皮。 某,左脉弦数,遗泄,久嗽痰黄,当用填补。炒熟地、芡实、扁豆、女贞、茯神、糯稻根须。 丁,秋令,天气下降,上焦先受燥化,其 症最多,屡进肺药无功,按经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是不专於理肺可知矣,六旬又三,形体虽充,而真气渐衰,古人於有年久嗽,都从脾肾子母相生主治,更有 久,气多发泄,亦必益气,甘补敛摄,实至理也,兹议摄纳下焦於早服,而纯甘清燥暮进,填实在下,清肃在上,凡药味苦辛宜忌,为伤胃泄气预防也(肾阴胃阴兼虚)。早服水制熟地(八两)、白云苓(乳蒸四两)、五味子(去核蒸烘三两)、建莲(去心衣三两)、淮山药(乳蒸四两)、车前子(三两)、○淮牛膝(盐水拌蒸烘三两)、紫衣胡桃肉霜(连紫皮研三两),右为末,用蒸熟猪脊髓去膜捣丸,服二三钱,开水送。晚用益胃土以生金方法。○真北沙叁(有根有须者四两)、生黄 薄皮(三两)、麦冬(去心二两)、生白扁豆(囫囵连皮四两)、生细甘草(一两)、南枣肉(四两),淡水煎汁,滤清收膏,临成加真霜二两收,晚上开水化服五钱。 徐,色萎脉濡,心悸,呛痰咳逆,劳心经营,气馁阳虚,中年向衰病加,治法中宫理胃,下固肾真,务以加谷为安,缕治非宜,煎药用大半夏汤,早服附都气丸(中气虚)。 某,色白肌柔,气分不足,风温上受而咳,病固轻浅,无如羌防辛温,膏知沉寒,药重已过病所,阳伤背寒,胃伤减谷,病恙仍若,身体先惫,问谁之过欤。小建中汤。又,苦辛泄肺损胃,进建中得安,宗内经辛走气,以甘缓其急,然风温客气,皆从火化,是清养胃阴,使津液得以上供,斯燥痒咳呛自缓,土旺生金,虚则补母,古有然矣。金匮麦门冬汤。 王,乱药杂投,胃口先伤,已经减食便溏,何暇纷纷治嗽,急急照顾身体,久病宜调寝食。异功去白术加炒白芍炒山药。 高,甘药应验,非治嗽而嗽减,病根不在上,腹鸣便忽溏,阴中之阳损伤。人叁、冬白术、云茯苓、炙甘草、炒白芍、南枣。 徐,劳损咳嗽,用建中法得效,乃无形之气受伤,故益气之药,气醇味甘,中土宁,金受益,然必安谷加餐,庶几可御长夏湿热蒸逼,真气致泄反覆。异功加归 姜枣。 某,内损虚症,经年不复,色消夺,畏风怯冷,营卫二气已乏,纳谷不肯充长肌肉,法当建立中宫,大忌清寒理肺,希冀止嗽,嗽不能止,必致胃败减食致剧。黄 建中汤去姜。 陈,脉细促,久嗽寒热,身痛汗出,由精伤及胃。黄 建中汤去姜。 许,久嗽不已,则三焦受之,一年来病,咳而气急,脉得虚数,不是外寒束肺,内热迫肺之喘急矣,盖馁弱无以自立,短气少气,皆气机不相续,既曰虚症,虚则补其母。黄 建中汤。 李,久嗽经年,背寒足跗常冷,汗多,色白,嗽甚不得卧,此阳微卫薄,外邪易触,而浊阴挟饮上犯,议和营卫,兼护其阳。黄 建中汤去饴糖加附子茯苓。 任,劳力伤阳,自春至夏病加,烦倦神羸不食,岂是嗽药可医,内经有劳者温之之训,东垣有甘温益气之方,堪为定法。归 建中汤。 张,馆课诵读,动心耗气凡心营肺卫受伤,上病延中,必渐减食,当世治咳,无非散邪清热,皆非内损主治法。黄 建中汤去姜。 吕,脉左细,右空搏,久 吸短如喘,肌热日瘦,为内损怯症,但食已少,大便亦溏,寒凉滋润,未能治嗽,徒令伤脾妨胃,昔越人谓上损过脾,下损及胃,皆属难治之例,自云背寒忽热,且理心营肺卫,仲景所云元气受损,甘药调之,二十日议建中法。黄 建中去姜。 马,虚损脉弦,久嗽食减。小建中去姜。 郑,脉来虚弱,久嗽,形瘦食减,汗出吸短,久虚不复谓之损,宗内经形不足,温养其气。黄 建中汤去姜加人叁五味。 某,脉弦右大,久嗽,背寒盗汗。小建中去姜加茯神。 朱,五年咳嗽,遇风冷咳甚,是肌表卫阳疏豁,议固剂缓其急。黄 建中汤。 吴,劳力神疲,遇风则咳,此乃卫阳受伤,宜和经脉之气,勿用逐瘀攻伤之药。当归桂枝汤合玉屏风散。 某,久咳神衰肉消,是因劳内伤,医投苦寒沉降,致气泄汗淋,液耗夜热,胃口伤残,食物顿减。黄 建中去姜。 某,脾胃脉部独大,饮食少进,不喜饮水痰多咳频,是土衰不生金气。建中去饴加茯神接服四君子汤。 某,风温咳嗽,多劳,气分不充,戊己汤。人叁、茯苓、於术、炙草、广皮、炒白芍。某,劳嗽,喜得辛暖之物。异功加煨姜南枣。 吴妪,病去五六,当调寝食於医药之先,此平素体质,不可不论,自来纳谷恒少,大便三日一行,胃气最薄,而滋腻味厚药慎商,从来久病,後天脾胃为要,咳嗽久非客症,治脾胃者,土旺以生金,不必穷究其嗽。人叁、鲜莲子、新会皮、茯神、炒麦冬、生谷芽。 某,脉虚,久嗽减食。四君子加南枣。 汪,初咳不得卧,今左眠咳甚,并不口渴欲饮,周身傃? 膝X,此积劳内伤,木反乘金,不饥不纳,滋腻难投,惟以培中土,制木生金,合乎内伤治法(劳倦阳虚)。川桂枝、茯苓、淡乾姜、五味子、生甘草、大枣。 某,咳逆欲呕,是胃 也,当用甘药(胃咳)。生扁豆(一两)、北沙叁(一钱半)、麦冬(米拌炒一钱半)、茯神、南枣、糯稻根须(五钱)。 某,伏邪久咳,胃虚呕食,殆内经所谓胃咳之状耶。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半夏、苡仁。 王二七,脉沉短气咳甚,呕吐饮食。便溏泄,乃寒湿郁痹渍阳明胃,营卫不和,胸痹如 ,无非阳不旋运,夜阴用事,浊泛呕吐矣,庸医治痰顺气,治肺论咳,不思内经胃咳之状,咳逆而呕耶。小半夏汤加姜汁。 石,气左升,腹膨,呕吐涎沫黄水,吞酸,暴咳不已,是肝逆乘胃射肺,致坐不得卧(肝犯胃肺)。安胃丸三钱。 范妪,久咳涎 ,欲呕,长夏反加寒热,不思食,病起嗔怒,气寒上冲,不能着枕,显然肝逆犯胃冲肺,此皆疏泄失司,为郁劳之症,故滋腻甘药,下咽欲呕矣。小青龙去麻辛甘加石膏。 颜氏,久有痛经,气血不甚流畅,骤加暴怒,肝阳逆行,乘肺则咳,病家云,少腹冲气上干,其咳乃作,则知清润肺药,非中 之法,今寒热之馀,咳不声扬,但胁中拘急,不饥不纳,乃左升右降不司旋转,而胃中遂失下行为顺之旨,古似肝病易於犯胃,然则肝用宜泄,胃腑宜通,为定例矣。桑叶、丹皮、钩藤、茯苓、半夏、广皮、威喜丸(三钱)。 某,脉弦右甚,嗽,午渐热,便溏畏风,以大肠嗽治之(大肠嗽)。生於术(一钱半)、茯苓(三钱)、赤石脂(一钱)、禹粮石(二钱)、姜汁(四分)、大枣(三枚)。又,照前方加白芍炙甘草。又,脉数,右长左弦,上咳下溏。生於术(一钱)、茯苓(三钱)、炙草(五分)、木瓜(一钱)、姜汁(四分)、大枣肉(四钱)。 石四三,咳嗽十月,医从肺治无效,而巅胀喉痹 痞,显是厥阳肝风,议镇补和阳熄风(肝风)。生牡蛎、阿胶、青黛、淡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