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游客!请先
登录
或
注册
风格
恢复默认设置
|
展区
文件集浏览
图片集浏览
Flash浏览
音乐集浏览
电影集浏览
|
搜索
|
社区游戏中心
中医中药交流网
→
欢迎光临中医中药交流网
→
中医瑰宝苑
→ 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技术
北方风湿骨病研究所
※赞助我们※
※特别声明※
管理员QQ号:81683922
北方风湿骨病研究所
北方风湿骨病研究所
※联系我们※
本论坛QQ群:21490829
新的主题
投票帖
交易帖
小字报
下一主题 >>
<< 上一主题
共有
482
人关注过本帖
树形
打印
复制链接
主题: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技术
admin
小
大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
7216
积分:68477
威望:0
精华:0
注册:
2003/12/30 16:34:32
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技术
Post By:2011/7/19 5:57:28 [
只看该作者
]
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技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推广项目
项目负责人:浙江中医学院叶德宝
项目简介:
本项目融合了透刺、缠针和震颤法于一体,通过刺激“阿是穴”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具有明显的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该技术操作简便,易学易用,安全高效,为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疾病简介: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血管性头痛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发作时头痛剧烈,多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或视觉障碍,如畏光、闪光、偏盲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目前西医对于偏头痛急性发作的治疗,除了止痛剂以外尚无其他更好的疗法。由于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慢性头痛病,长期服用止痛剂将会产生成瘾性和其他毒副作用。
适应症:
1符合现代医学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2符合中医瘀血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3偏头痛急性发作者。
4年龄在10~80岁之间,性别不限。排除其它颅脑和全身性疾病。
禁忌症:
经临床观察,该技术无明显临床禁忌症。但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和出血倾向病史的患者要慎用。
治疗方法简介:
1器械采用0.30mm直径,长40mm的不锈钢毫针。
2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龙胆紫标出阿是穴(压痛点)。
3若痛点在颞部,以10~15度的角度进针,从丝竹空穴向阿是穴透刺;若痛点在眉棱部,以相同角度从拈竹穴横透至阿是穴。
4得气后,向右轻轻捻转针柄180~360度,使软组织轻轻缠绕针尖,行250~500次/分的震颤法1分钟,轻轻回转针柄180~360度,留针5分钟;如此反复操作5次后出针。出针时应在针下空松时缓慢出针,然后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
技术要领:
1.该手法综合了透刺、缠针、震颤三种针刺手法,要有机而熟练地把它们结合起来。
2.在透刺到压痛点时,要注意仔细搜寻敏感点,手法宜柔和,切忌为了得气而大幅度提插捻转。敏感点一般在相应的血管周围,如颞部,在颞浅动脉周围;眉棱部,在眶上切迹附近。
3.找到敏感点后,轻柔地向右捻转针柄180~360度,使软组织轻轻缠绕针尖,此时,患者针感会增强,然后行震颤法。
4.在行震颤法时。操作者要放松全身,尤其是手臂,尽可能使震颤的频率和幅度保持均匀。
特色:
该方法近期和远期疗效远优于服用止痛剂或其他疗法,且能有效地终止偏头痛的急性发作。该技术操作简便,易学易用,安全高效,为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注意事项:
1该手法在操作时始终要求轻柔而有力,切忌采用暴力。在搜寻敏感点时,避免损伤动脉。
2在出针时应在针下空松时缓慢出针,然后按压针孔1分钟以防出血。
3一般来讲,若按规定操作,该手法不会产生意外情况。但若手法过重,或出针时过于鲁莽,可引起局部少量出血,按压局部片刻即可。但如操作中刺伤动脉,可引起皮下血肿,应即刻重按局部3~5分钟止血。血止后5~10小时,可热敷消瘀。
4对于敏感病人易晕针者,应取卧位治疗。
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具有手法操作简单、易学,对于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疗效迅速而确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经济学评价:
本手法来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尤其是对于反复发作性的顽固性偏头痛,对防止止痛剂的滥用以及由于滥用止痛剂所引起的其他疾病更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临床研究结论:
1、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不仅有明显的即刻止痛作用,效果优于常规针刺组和口服止痛剂组,而且在疗效维持上也优于其他两组。
2、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的起效明显快于口服止痛剂组。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比常规针刺法和口服止痛剂有更强更持久的镇痛作用。
3、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对瘀血型偏头痛的一次急性发作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临床依从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卫生经济学价值。
下一主题 >>
<< 上一主题
RSS2.0
|
Xhtml无图版
|
Xslt无图版
Copyright © 2010 - 2012
zyzy999.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页面执行时间 00.11377 秒, 5 次数据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