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交流网欢迎光临中医中药交流网中医瑰宝苑 → 尿崩症(小儿)

北方风湿骨病研究所

※赞助我们※

※特别声明※

管理员QQ号:81683922   点击这里给81683922发消息

北方风湿骨病研究所

北方风湿骨病研究所

※联系我们※

本论坛QQ群:21490829


  共有48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尿崩症(小儿)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admin
  1楼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7216 积分:68477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3/12/30 16:34:32
尿崩症(小儿)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8 6:14:42 [只看该作者]

中医病因 本病的成因先天责之于素体阴虚,元阴不足。后天则归结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       中医病机 主要病机为燥热内盛,阴津耗伤,五脏之阴失于濡养。其中又以肾阴不足,下元不固为要。病位主要在肾、脾、。病情可虚可实,而以虚证居多。       中医诊断 本病在临床上以肾阴不足为常见表现。因致病原因多样,病程长短有别,故其阴津耗伤程度不一。一般来说,病之初期,燥热较盛,可见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等症。病之后期,阴液损伤,甚则阴耗气亏,阴阳两虚,常可见烦渴狂饮、小便频多、形体消瘦、乏力神疲、形寒肢冷等症。因此,辨证中重在辨明燥热与阴伤孰重孰轻,分清主次,分而治之。
  1.肺燥津伤
主证:烦渴多饮,小便量多,或伴
遗尿,皮肤干燥,食少纳呆,咽干灼热,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数。
分析:本证为燥热内盛,
肺胃阴伤所致。饮食不节或五志过极,郁而化火,热伤肺胃之阴,津液不能上承则烦渴多饮,肺失治节则小便频多。热伤阴津,大肠失润则大便干结。
  2.肾阴亏虚
主证:烦渴狂饮,小便频多,尿如清水,或伴遗尿,口干咽燥,生长缓慢,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腰膝suan软,舌质红绛,苔黄,脉细弱。
  分析:本证为病久不愈,肾精耗伤所致。燥热内盛,灼津耗液,津不上承则烦渴狂饮,口干咽燥。肾失固摄,津液外流,则小便频多。元阴不足,五脏失养则形体消瘦。阴虚内热自生,则五心烦热。
       中医治疗 本病的治疗应以滋补肾阴为主,兼以清热润燥。根据阴液耗伤的程度不同,治疗上应有所侧重。病之初期,燥热内盛之时,治宜清热养阴。病之后期,阴液亏耗渐重,甚至出现气虚、阴阳两虚之证,治疗宜采用滋阴益气,固摄下元之法。
  一、辨证选方
1.肺燥津伤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
消渴方合二冬汤加减天冬麦冬沙参各15g,天花粉、知母生地玉竹各10g,黄芩甘草各5g。尿量甚多加 樱子、桑螵蛸;便秘加火麻仁
2.肾阴亏虚
治法:滋补肾阴,益气固涩。
方药:六味
地黄丸加减。生地、熟地、山药、生黄芪各12g,益智黄精、女贞子、麦冬各10g,丹皮、五味子各6g。腰膝酸软加菟丝子肉苁蓉
;口渴多饮加花粉、知母。
二、专方验方
1.加味
龙骨牡蛎汤:生龙骨15g,生牡蛎15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黄柏6g,砂仁3g(后下),炙甘草6g,北沙参10g,炒杜仲
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尿崩症属肾阴亏虚者。
2.尿崩方:制首乌60g,黑
芝麻
60g,红枣60g,山药30g,黑枣30g,黑毛小母鸡1只。先将母鸡除去毛及内脏,和诸药一起用小火炖8~12小时,分多次服。可于2~3天内服完(服汤及鸡),每周1剂。用于尿崩症属脾肾亏虚者。
  3.
参麦鹿茸丸:党参30g,玄参15g,黄芪18g,五味子9g,熟地24g,麦冬12g,炒故纸9g,炒山药24g,知母12g,肉桂3g,花粉18g,桑螵蛸9g,覆盆子9g,鸡内金
粉3g(冲),鹿茸粉1g(冲)。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g,每次服1/2丸,每日2次。用于尿崩症证属下元虚寒者。
  4.周氏治崩方:沙参10g,知母10g,生
石膏25g,芦根
30g,生地20g,玄参10g,玉竹10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用于尿崩症属热盛阴伤者。
  5.补肾润肺方:熟地黄50g,净萸肉40g,山药40g,
泽泻40g,茯苓50g,胡黄连20g,沙参50g,板40g,麦冬50g,枸杞子50g,五倍子
10g,花粉40g,五味子20g。烘干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g。每服1丸,每日2~3次。用于尿崩症属肺肾阴伤者。
  6、针刺穴位疗法
  耳针:脑点、内分泌、交感、神门、肾、膀胱,每次取2-3穴,留针20-30分钟,或埋针。
       中成药 1.抗饥消渴片:具有生津止渴,缩尿固精的功效。适用于尿崩症属肺热炽盛者。3~6岁每次3~6片,6岁以上每次7~9片,每日3次。
  2.
七味都气丸:具有滋阴补肾,涩精缩尿的功效。适用于本病属肾阴不足者,3~6岁每次3g,6岁以上每次6g,每日3次。
  3.下消丸:具有滋肾健脾,温阳缩尿的功效。适用于本病属下元虚损,脾
阳虚者。3~6岁每次3g,6岁以上每次6g,每日2~3次。
  4.金贞
桂附地黄丸: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适用于尿崩症属肾阳不足所致者。3~6岁每次1/3丸,6岁以上每次半丸,每日2~3次。
       历史考证 中医古代文献虽无尿崩症之病名记载,但对其病因、病机早有认识。如《千金方》说:“夫消之为病,当由热中所致。”《东垣十书·消渴论》云:“消渴皆燥热为病也”。文中所言消渴病因,对当今临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7/18 15:46:23编辑过]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