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l]
完整版
[Rss]
订阅
[Xml]
无图版
[Xhtml]
无图版
Rss
& SiteMap
中医中药交流网
/index.asp
动网论坛是使用量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免费中文论坛,也是国内知名的技术讨论站点,希望我们辛苦的努力可以为您带来很多方便
◎
中医中药交流网
→
医学常识
→
胸膜炎 (方数:4)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胸膜炎 (方数:4)
1楼
admin
发表于:2011/8/22 8:16:26
胸膜炎 (方数:
4
)
胸膜炎是胸膜壁层和脏层的炎性病变。有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和结核性脓胸。起病一般较为急剧,但也有缓慢的,症状轻重不一,以胸痛为主要症状,一般尚有中、高度不等的发热、畏寒、干咳、胸痛为剧烈尖锐针刺样,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重。部分病人有时表现为容易出汗,身体虚弱,全身不适,或胸腔积液突增而有胸闷气急,紫绀,端坐呼吸等。也有的可咳出大量脏痰或血性痰,演变为脓胸。可出现杵状指、趾,气管、心脏可向健侧移位。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与结核、细菌感染、变态反应、肿瘤、化学及物理等因素有关.
胸膜炎的主要诊断依据为剧烈尖锐如针刺样胸痛,发热,干咳。肺功能可有肺活量减低或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变化。听诊闻及胸膜摩擦音,呼吸音减低消失,伴有积液增多时,则肋间隙消失。
X
线胸部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超声波探测有助於对胸腔积液的定位、定量。实验室检查白血球增高,血沉加快。胸腔穿刺液化学分析和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亦有助于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在加强抗菌素治疗基础上,适当应用激素类药物,以促进液体吸收;胸腔穿刺抽液和对症治疗等。若并有慢性化腺性炎症,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本病中医多属“胸痛”、“咳嗽”、“发热”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外感阳热之邪,邪正相抗,阳盛于外,故发热畏寒;热乘于上,首取犯肺,肺失清肃则咳嗽;血乃属阴,赖阳气以运行,气行血亦行,气滞则血凝。邪毒蕴结于胸,阻碍气机,脉络瘀滞血运不畅,以致不通则痛,故胸痛剧烈,似针锥之状,随活动而加剧;元气亏耗,肌腠弛松,津失气摄,则容易出汗,身体衰弱无力;饮停于胸,清阳失于输布,肺气受损,肺络阳气不充,则气促,紫绀,端坐呼吸而不能平卧。
(
姜光华
)
--------------------------------------------------------------------------------
方名:苍耳草方【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化湿。主治红白痢疾。
【处方组成】
取新鲜苍耳草全株
20
-30
克,捣碎,水煎服。
【辨证加减】
痢白者
(
大便中无血,有白色脓液
)
每服加白糖
10
克;红痢者
(
大便中有血
)
每服加红糖
10
克。
【临床疗效】
临床应用多例,连服
2
日,重者连服
3
日,即可痊愈。
【处方来源】
解放军
33900
部队刘桂同等。
(
孟宪益
)
【按语】
无
--------------------------------------------------------------------------------
方名:逐饮方【功能主治】
功能通阳化气,宣肺利水。主治胸腔积液。
【处方组成】
川椒
9
克、桂枝
4
-6
克、全瓜蒌
20
-30
克、桑白皮
12
克、葶苈子
9
克、泽泻
10
-12
克、炒枳壳
9
克、茯苓
15
克猪苓
15
克、车前子
10
克
(
包
)
、杏仁
9
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饮邪蕴郁化热,加穿心莲、黄芩、大黄、川椒改为
4
.
5
克;痰多而黄,胸胁苦满,呼吸困难,脉弦数者,加贝母、桔梗,川椒改为
4
.
5
-6
克,葶苈子改为
10
-12
克;血性胸水加田七、旱莲草;恢复期用太子参、黄芪、淮山药、当归、茯苓、瓜篓等。
【临床疗效】
治疗
63
例,胸水消失时间最短为
6
天,最长为
16
天,平均
10
.
5
天。西药对照组
63
例中最短
8
天,最长
46
天,平均
19
.
8
天。中药组治疗后无
l
例复发,而对照组则有
4
例复发。
【处方来源】
江西省进贤县人民医院罗晓春等。
【按语】
方中川椒功能行水,平喘,对水肿胀满,痰饮喘息有治疗作用;桂枝能温阳化气:又配合泽泻、茯苓、猪苓、车前子以导行水湿从膀胱而出;瓜蒌、葶苈子、桑白皮、枳壳、杏仁则取其宜肺降逆、理气行水之功。故本方应用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
姜光华
)
--------------------------------------------------------------------------------
方名:夏枯草方【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散结。主治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处方组成】
夏枯草全草
50
-60
克,水煎服。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
9
例,全部治愈。平均退热天数为
7
.
7
天,积液吸收天数为
24
.
7
天,疗效优于抗痨药物治疗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
9
.
4
天和
40
.
3
天。
【处方来源】
湖北省大冶县人民医院。
(
姜光华
)
【按语】
无
--------------------------------------------------------------------------------
方名:麝香牛黄方【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主治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
【处方组成】
熟大黄
8
克、黄芩
15
克、连翘
6
克、车前子
0
.
15
克
(
包
)
、麝香
0
.
3
克、牛黄
0.6
克、羚羊粉
0
.
8
克,上药制成蜜丸,丸重
0
.
6
克,每日服
4-5
丸,分
6
日服完。
【辨证加减】
无
【临床疗效】
治疗
5
例,
3
例痊愈,
2
例明显好转。
【处方来源】
山东省第一医院。
【按语】
脓胸并发支气管瘘,一般需手术治疗。本方药物重在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腐生新,定痛散结,因而有助于修复。病轻,脓腔小,能促进愈合;脓腔大,或手术后,同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用药剂量要适当增大。本方名由编者所拟。
(
姜光华
)
共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 2010 - 2012
zyzy999.com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05859 s, 2 queries.
[Full]
完整版
[Rss]
订阅
[Xml]
无图版
[Xhtml]
无图版